人民教育出版语文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1.docVIP

人民教育出版语文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民教育出版语文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1

[科目] 语文 [标题] 廉颇蔺相如列传 [关键词] 文言文/教案 [内容] 【目的要求】 一、了解作者司马迁及《史记》。 二、疏通文意、诵读全文、背诵课文最后一部分。 三、认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和顾全大局的精神,认识廉颇公忠体国和有过必改的精神。 四、了解史传作品在选材和布局上的特点。 五、重点掌握文言实词词义辩析的方法。 【课文解析】 一、了解作者司马迁及《史记》 ⒈了解作者司马迁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夏阳人(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司马迁出生于史官世家,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受父亲影响,司马迁自幼以完成中国通史为己任,从小便博览群书。青年时期离开家乡到南北各地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大约十几年时间。游历结束回到长安后,司马迁做了郎中,跟随武帝到过很多地方,最远曾到云南等地,这是他的第二次大游历。这些经历给他提供了了解各地风土人情、搜集遗闻旧事,考察山川地理的大好机会,为史书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出巡西南回来后,其父病逝,临终前告诫他不要“废天下之史文”。后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这使他有机会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但在天汉二年,《史记》草创未就之际,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捕入狱,惨遭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忍辱负重,继续发奋著书,于征和二年完成《史记》。 ⒉《史记》简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有本纪十二篇、年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本纪、世家、列传用于记述人物事迹,书用于说明各种制度的发展变化,表用于显示史事的脉络。 《史记》有很高的史学价值。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曾盛赞说:“(《史记》)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质,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意即它高度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史记》系统地对文化史、思想史、科技史、以及民族、地域、艺术、宗教等各方面作了记述,可称是一部划时代的百科全书。 《史记》又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是我国传统文学的鼻祖,也是古代传记文学的高峰和典范。在书中,作者塑造了大批形象鲜明,语言生动的历史人物,多种艺术手法综合运用,极富艺术感染力。在本课的学习中,将体会到这一特点。 ⒊.时代背景简介 战国是个兼并剧烈的历史时期。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前283—前279,战国中期之末,在此之前,秦正占领巴蜀,并夺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败楚军,初步形成了统一全国的趋势。在这期间,秦国主要对付楚国,前280年夺取楚上庸及汉水北岸地区。但秦没有停止对赵国的进攻。于赵而言,如何对付秦的挑衅是安危这之所系的大问题。廉颇和蔺相如在这一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为保卫赵国的尊严尽职尽责,鞠躬尽瘁。 二、疏通文意、诵读全文并背诵文章最后一部分 ⒈理解字、词、句,翻译全文 注音 蔺(līn) 袒(tǎn) 瑕(xiá) 睨(nì) 镬(huò) 渑(miǎn) 缶(fǒu) 怿(yì) 驽(nú) 刎(wěn) 缪贤舍人(mīào ) 臣愿奉璧往使(pěn() 使其从者衣褐(yì) 请奉盆缶秦王(fèn() 引车避匿(nì) 臣等不肖(xiào) 卒相与欢(xiān() 解词 拜为上卿:古代授与官职叫拜。 闻于诸候:闻名、出名。 遗赵王书:送给。 患:忧虑、担心。 示:给人看。 睨:斜着眼看。 辞谢:婉言道歉。 佯为:装作。 汤镬:古代的一种酷刑,用滚汤烹煮。 靡:倒退。 拜:向别人进酒或献礼。 宣言:扬言。 已而:过了些时候。 不肖:不才。 鄙贱:见识短浅。 古今词义辩析 难句翻译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主意未能定下来,想找(个)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也)没有找到。 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蔺相如说:“秦国用(十五)城求换璧,如果赵国不答应,理亏在赵国;赵给了璧,如果秦国不给赵国(十五)城,理亏在秦国。比较这两个对策,宁可答应而使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译:蔺相如拿着那和氏璧,斜着眼睛看殿柱,(样

文档评论(0)

qianqian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22413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