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章 宇观世界探索 讨论: 如何理解“宇观”这个概念? “宏观”和“宇观”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吗? §6.1 人类宇宙观的演化 我国古代对地球的认识:地球形状:“天似盖笠,地法覆盘”(古老“盖天论说”) →“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东汉张衡“浑天说”)。 “盖天说”认为大地是平均的,天像一把伞覆盖着大地;“浑天说”认为天地具有蛋状结构,地在中心,而天包裹在其周围; 古代的希腊和罗马,关于宇宙的结构和演化也有许多学说。如,中心火焰说即认为宇宙中心是一团大火焰、地心说和正多面体宇宙结构模型等。所有这些模型并没有明确涉及时间!也许模型提出者认为宇宙空间是个永恒不变的结构,而时间是独立于空间的某种延续。这些模型是符合古人“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朴实观念的。 世界对地球认识的发展: ①公元前6世纪 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地球是正球形的。 ②公元15世纪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 坚信地球是圆的。 ③公元16世纪 哥白尼“日心说”使人们了解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④公元18世纪 德国的哲学家康德和法国的数学家、天文学家拉普拉斯研究了地球的起源。 古代占统治地位的宇宙模型是地心说。16世纪哥白尼倡导日心说,使人类宇宙观发生根本变革。17世纪,牛顿开创了用力学方法研究宇宙论的途径,建立了经典宇宙论。 广义相对论的建立使经典宇宙论有了更统一的严格的数学基础;大量的天文观测资料支持了广义相对论的科学预言,并由此产生了现代宇宙论。 ·6.1.1 日心说及其天文观测依据 哥白尼与他的日心说:哥白尼的主要贡献是创立了科学的日心说,写出“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天体运行论》。 ·6.1.2 银河系的发现及太阳系在其中的位置 银河系的发现: 1918年,人们提出了太阳不在银河系中心的观测分析结果。在20年代观测发现了银河系自转以后,这个银河系模型得到了天文学家的公认。从宇宙论角度看.银河系结构的确定不仅是从尺度上扩大了人类认识到的时空结构,同时是继哥白尼之后又 一次否定了人类(及其所居住的星球)在宇宙中具有任何特殊地位。 · 6.1.3 从星云到河外星系 星云 问题的引出:1755年,康德在他的《自然通史和天体论》书中提出“广大无边的宇宙”之中有“数量无限的世界和星系”的观念。从银河系的构成看,除了由大量恒星组成的球状星团、疏散星团、一些零散的其他恒星外,还有大量的星际物质。它们也可分为三大类:亮星云、暗星云和它们之间的星际气体及尘埃。 问题的证明: 1923年,哈勃用威尔逊山天文台的胡可望远镜观测到星云中数目不等的造父变星,并推出他们的距离,竟然比银河系盘的直径大五倍。这就有力的证明了这些星云是处于银河系外的天体----河外星系。 哈勃在1929年所作的划时代的工作: rK=v, K=(513±60)km/(s·Mpc) 这就是著名的哈勃定律。 K称为哈勃常量。现在用H0表示,下标0表示今天的取值。哈勃还利用他的数据作出了红移和距离的关系图即“哈勃图”。由于红移和距离的关系并不依赖于天体的内在性质,因此确定天体的红移为确定天体距离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段。 ·6.1.4 大爆炸宇宙模型的提出及其理论预言 大爆炸宇宙模型的提出: 1930年,人们把哈勃关于星系红移与距离之间关系的发现,解释为由爱因斯坦场方程给出的宇宙非静态解所描述的膨胀宇宙所显示的观测效应。 理论预言: 1948年,伽莫夫把核物理学同宇宙膨胀理论结合起来,奠定了大爆炸宇宙论的基础,更清晰地描绘了宇宙从原始高密状态演化、膨胀的概貌。 §6.2 宇宙观测与大爆炸宇宙学的发展 6.2.1 宇宙观测及其意义 对宇宙的观测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1965年3K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也是大爆炸理论的有力论据。两位发现者:美国贝尔实验室的工程师彭齐亚斯和威尔逊也因此获得了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9年利用COBE卫星进一步测得了宇宙背景温度为: T=2.725K 2. 膨胀:标准宇宙论的一个最基本的性质是宇宙的膨胀。20世纪60年代发现膨胀在观测宇宙论中起着基本的作用。目前公认的哈勃常量H0在45~75 km/(s·Mpc)的范围。 3. 均匀性和各向同性: 宇宙中不存在任何特殊点,或者说宇宙中所有点是平等的。称为宇宙论原理或宇宙平庸原理。对于观测到的宇宙的各向同性的最好证据是微波背景辐射温度的一致性。 4. 宇宙的年龄:宇宙年龄约13.7×109年。宇宙的年龄可用多种方法加以测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