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走进中国科技史殿堂第八讲课件.ppt
主要内容 概说 从严格意义上说,明朝是中国传统科学最后的光辉岁月。1368年,明太祖攻陷大都,直到此时,在大多数科技领域,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从明代到清初,我国科技知识的发展,比较突出的是在技术方面。各项技术得到比较普遍的发展。明末,在学者宋应星根据个人见闻编撰的技术专著《天工开物》中,也仍然有多项技术在当时的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 明初派出的巨大舰队7次远航,足迹遍布整个东南亚,直至非洲海岸的壮举直接宣示了当时的明朝无与伦比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 而在基础科学方面,两门主要科学天文学和数学却几乎处于停顿状态。 概说 除了中国人擅长的工程和技术领域,在理论研究方面,明朝也有亮点。出身皇室的朱载堉在度量学和声学上独步天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现声学上的“十二平均律”的人。 明中叶后的资本主义萌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十六、十七世纪,出现了许多有成就的科学家,如李时珍、徐光启、徐霞客、宋应星和方以智等人。 然而,中国科技的缓慢进步终究敌不过欧洲科技正在发生的质变。这一时期,欧洲的西方科学迅速发展,我国开始落后于西方。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是代表着明帝国在当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的标志性事件。 作为涉及天文、水文、气候等诸多学科的庞大工程。郑和的远航无论在造船技术、舰队规模,还是在航海范围上都远远领先于世界,达到中国古代航海活动的顶峰。 郑和宝船模型 郑和宝船是郑和船队中最大的海船,是郑和船队中的主体,也是郑和率领的海上特混舰队的旗舰,它在郑和船队中的地位相当于现代海军中的旗舰、主力舰。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63艘,最大的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折合现今长度为151.18米,宽61.6米,有四层 。 朱载堉 朱载堉(1536年-1610年),字伯勤,号句曲山人。明宗室郑恭王朱厚烷嫡子,出生于怀庆(今河南沁阳)。明成祖朱棣的第八世孙。 朱载堉明代乐律学家、音乐家、数学家、舞学家、乐器制造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散曲作家,他还在世界上第一个发明了著名的十二平均律。 其父郑恭王朱厚烷能书善文,精通音律乐谱,载堉自幼深受影响,喜欢音乐、数学,聪明过人。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年仅10岁的载堉就攻读《尚书盘庚》等史书,并封为世子。 朱载堉 朱载堉早年即从舅父何瑭学习天文、算术等学问,因不平其父亲获罪被关,朱载堉“筑土室宫门外,席藁席独处者十九年”,直到父亲放出,他才愿意入宫,在这期间,他潜心钻研乐律、数学、历学等。父亲死后,他让出爵位不愿继承,潜心于著作。其著作有《乐律全书》、《律吕正论》、《律吕质疑辨惑》、《嘉量算经》、《律吕精义》、《律历融通》、《算学新说》、《瑟谱》等。 朱载堉 朱载堉早年即从舅父何瑭学习天文、算术等学问,因不平其父亲获罪被关,朱载堉“筑土室宫门外,席藁席独处者十九年”,直到父亲放出,他才愿意入宫,在这期间,他潜心钻研乐律、数学、历学等。父亲死后,他让出爵位不愿继承,潜心于著作。其著作有《乐律全书》、《律吕正论》、《律吕质疑辨惑》、《嘉量算经》、《律吕精义》、《律历融通》、《算学新说》、《瑟谱》等。 十二平均律 十二平均律,又称“十二等程律”,是一种音乐定律方法,将一个八度平均分成十二等份,每等分称为半音,是最主要的调音法。 李时珍和徐霞客 李时珍历时27年编成的《本草纲目》,不但是最全面的中医要点,而且记录了大量动植物知识,在博物学上意义重大。 明末名士徐霞客,30年间遍行16省,留下《徐霞客游记》。首次对中国各地的地形地貌和矿物情况进行了系统记录。 中国科技的尴尬 中国科技的尴尬在天文学领域尤其明显。自明代起,朝廷不得不一直依靠国外人才来确保国家天文台的效率——先是阿拉伯人,后是欧洲人。 同时,作为火药和火药武器的发明国,明末的中国已成为了火器纯进口国和仿造国。 同样诞生于中国的擒纵器成就了欧洲机械钟,而后者却成为了传教士向中国皇帝炫耀欧洲技术成就的工具。 西学东渐 明清之际,西方科技知识的传入,是我国科学技术史上的一件大事。 中国人首先接受的是传教士带来的西方天文学和地理学,继而是与这二者密切相关的数学。 明朝末年,明政府又邀请传教士协助铸造西式火炮。 此外,自鸣钟、望远镜等精巧的西方产品及其相关的力学、光学等科学原理也吸引了不少中国学者。如徐光启、李之藻等人,与传教士们交往密切,翻译了大量西方科技文献,其中就包括最著名的的《几何原本》。 西学东渐 清朝建立后,延续了明朝对传教士的政策,甚至支持的力度还有所加大。清朝首次颁行了由传教士根据西方天文学修订的历法;首次采用西式制图法对中国全境进行了测绘。清康熙皇帝不但亲自动手研究西方数学,还将传教士引进中国的西方天文、数学知识编入《历象考成》、《数理精蕴》等大型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