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针灸保健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针灸保健课件.ppt

针灸保健的古代文献分析 刘立公 顾 杰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  运用计算机对93种古医籍中针灸养生保健的内容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共涉及文献22条,穴位9个,总计27穴次。 涉及的穴位及其次数为:神阙9、关元6、足三里4、气海2、肾俞1、中脘1、命门1、命关1。 涉及的经络及其穴次为:任20、胃4、膀胱1、督1。 涉及的部位及其穴次为:小腹19、小腿阳面4、脘腹2、腰背2。 各种针灸方法的穴次为:灸24、敷贴3。 取穴特点 1、多取小腹部任脉穴 (1) 《难经· 六十六难》曰:“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意即两肾之间,以及与它相对的脐下部位(含神阙及丹田之部),藏有人之生命、经络的根本,刺激这一部位的穴位,当可起到强身保健的作用。 故《扁鹊心书》载:“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 在小腹诸穴中,古人常取神阙、关元、气海等穴。 取穴特点 1、多取小腹部任脉穴(2) 神阙,共9穴次,占全身诸穴之首。因为肚脐曾是胎儿血液循环的唯一通路,是人体“神气通行之门户”,其位于小肠之外,两者之间只隔着一层腹膜,彼处皮肤菲薄,敏感度高,渗透力强,微血管丰富,吸收快,在此施灸或敷药,可将艾灸的刺激与敷布的药物比较充分、迅速地传达到肠腑与体内,故古人常取此穴以养生保健。 取穴特点 1、多取小腹部任脉穴(3) 如《针灸集成》载:“小儿初产七日内,脐中胞系自枯自落,其日即以熟艾,形如牛角内空,灸脐中七壮,其艾炷每火至半即去,永无腹痛”; 《东医宝鉴》曰:“本朝韩雍侍郎讨大藤峡,获一贼,年逾百岁而甚壮健,问其由,曰:少时多病,遇一异人,教令每岁灸脐中,自后康健”。 取穴特点 1、多取小腹部任脉穴(4) 关元,《针灸资生经》云:“关元,乃丹田也。”杨玄操注《难经》曰:“丹田者,人之根本也。”而道家称丹田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因此古人重视取关元穴以保健,统计达6穴次,占全身诸穴之第二位。 如《扁鹊心书》载:“王超者……年至九十精彩腴润……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炷,久久不畏寒暑,累日不饥,至今脐下一块如火之暖”; “余五十时,常灸关元五百壮,即服保命丹、延寿丹,渐至身体轻健,羡进饮食”; “一年辛苦惟三百,灸取关元功力多,健体轻身无病患,彭篯寿算更如何”。 取穴特点 1、多取小腹部任脉穴(5) 气海,《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谓为“男子生气之海”, 故《针灸资生经》载:“柳公度曰,吾养生无它术,但不使元气佐喜怒,使气海常温尔。” 取穴特点 1、多取小腹部任脉穴(6) 除了小腹部穴以外,古人还取中脘、命关穴。中脘为胃之募穴;命关为《扁鹊心书》所载奇穴,其位于“对中脘,向乳,三角取之”,“能接脾脏真气”,故古人亦取之以强身。 如《扁鹊心书》载:“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更服保元丹、保命延寿丹,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取穴特点 1、多取小腹部任脉穴(7) 现代临床也取小腹部穴以养生保健, 如王建德氏等[1]对婴幼儿取神阙穴,施“面碗灸”,灸后婴幼儿的抗病力增强,感冒、腹泻明显减少; 赵伟康氏等[2]艾灸老年大鼠“关元”穴,结果其大脑皮层NE、下丘脑TRH、血清T4、脾脏IL-2活性得到明显提高,显示艾灸可调节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发挥延缓衰老的的作用; 取穴特点 1、多取小腹部任脉穴(8) 喻国雄氏[3]、沙立新氏等[4]艾灸老年人与小鼠“关元”等穴,结果显示艾灸可明显改善细胞免疫学指标,增强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毒活性,延缓其衰老。 可见现代针灸不但继承了古人取小腹部穴的临床经验,还通过实验研究探讨其作用机制,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结果,这是现代实验科学对中医学发展作出的贡献。 取穴特点 1、多取小腹部任脉穴(9) 日本坂本浩二氏[5]艾灸小鼠“期门”穴,结果显示艾灸可激活其防御机能,增加脾脏重量,增强脾脏网状内皮系统功能。 期门穴在腹部,但在古代文献中未见期门有此类功效的记载,故取期门也可谓是今人的发展。 取穴特点 2、多取足三里 (1)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气血的生成、代谢依赖于脾胃的运化功能,故脾胃被称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而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故也是历代保健要穴。 如《脾胃论》云:“当从胃合三里穴中推而扬之,以伸元气”; 《太平圣惠方》载:“凡人年三十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气上眼暗”; 《针灸大成》曰:“若要安,三里常不干”。 取穴特点 2、多取足三里(2) 在现代临床上,足三里也是养生保健的要穴,如常维全氏[6]对早产儿的足三里等穴施温和灸,结果患儿的体质得到增强; 陈镇江氏等[7]对老年人的足三里施隔姜灸,结果受施者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均下降,IgA、淋巴细胞转化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