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近现代舞蹈发展史纲.doc
中国近现代舞蹈发展史纲
中国近现代舞蹈史,是在中国急剧变化的社会情况下发展的。在这段中华民族充满屈辱、血泪与抗争、奋斗到挺身屹立的历史中,舞蹈随着国家民族的兴衰崛起而发展变化。在这段复杂、曲折、特殊的历史进程中,舞蹈发展的线索也显得比较复杂。但它毕竟是中华民族舞蹈发展的一个阶段,因此,它必然会在继承与发展中华民族舞蹈的历史篇章中,写上它独特的贡献。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19世纪中叶,1840年的时候,帝国主义列强用大炮轰击开满清王朝的国门。腐败的清政府在屈辱中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承认列强在中国的特殊权利与地位,经历了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当列强正要瓜分中国的时候,当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蹂躏祖国大地的时候,中国人民奋起反抗,高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前仆后继,为挽救民族危亡而抗争。与此同时,国人中的先知先觉者,积极努力,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及政治改革之方法。
在这种特殊的社会形势影响下,中华舞蹈的发展,一方面是受到破坏与阻碍,另一方面由于国门大开西方舞蹈的传入,又给中华舞蹈的发展带来了转变与生机。同时我们又看到历史悠久、根深叶茂的中华各民族传统舞蹈,特别是民间舞蹈,跨越了数千年历史的波涛,穿透了无数次社会的变迁,无论是社会制度变革,还是封建王朝更替,无论是帝国主义入侵,还是军阀混战,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都像一根红线,穿越漫长岁月,一直在民间传承、发展、创新。各族民间舞蹈保存时间之长,流布之广,生命力之强,实在令人惊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舞蹈艺术迎来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繁荣兴盛局面。
综上所述,中国近现代舞蹈的发展大致有以下几条发展脉络:
一、从远古传来,向未来流去的民族民间舞蹈
今日流传在中华大地异彩纷呈的各族民间舞,大都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它们从远古传来,又将从今天流向未来。它们与各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生产劳动、爱情与婚姻生活等,紧密结合,深深地渗透在人民的生活中,广泛地撒播在人们的心田里。它们当中的许多舞蹈品类,如追源溯流,有的竟可上溯千百年之久。它们并没有因1840年以后中国社会的急骤变革而被历史的波涛所吞没。
中国各族人民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拟鸟兽舞,它们既是狩猎生活的反映,又带图腾崇拜的遗迹。在众多的拟鸟兽舞中,以象征华夏民族精神的龙舞流传时间最长,传播也极广。除流传在祖国大地的各民族地区外,世界各地,只要有华人、华裔聚居的地方,就有龙舞流传,节日舞龙,是凝聚龙的传人的一股巨大力量。龙是中华民族祖先创造的一种臆想的动物,是不同氏族徽号——图腾象征的集合体。它记录了远古时代多种氏族融合、统一的历程。
从汉、唐至清代,舞龙求雨,或节日舞龙庆贺的记载史不绝书。不同的是:随着时代的时步,人们更多的是以舞龙宣泄自身的欢乐、奋进的情绪,既自娱又娱人,精湛的舞龙技艺和各式各样的龙舞已成为人们十分喜爱的观赏艺术。中国近现代的龙舞也是循着这样一条规律在发展在创新的。
在众多的传统拟鸟兽舞中,以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龙舞流传时间最长,数千年间传承不断,流传地区最广,也最具代表性。
各族民间流传很广的狮舞,也有很悠久的历史,至迟在公元3世纪的三国时,已有狮舞流传(见《后汉书·礼乐志》载:乐府有“常从象人四人”。四国时魏人孟康注:“象人,若今戏虾鱼狮子者也”)。千百年来,狮舞不但见诸文字,且多有文物图像出现。至今,民间年节,舞狮祝愿吉祥幸福的风俗仍盛行不衰,且经过艺术加工后,已成为舞蹈、杂技不同品类的优秀表演节目。
历史悠久,流传甚广的各族面具舞,特别是周代已见于记载驱鬼逐疫的傩(我们称之为傩舞),经过数千年漫长的岁月,从名称到舞蹈形式,奇迹般地保存下来了。且随着舞蹈发展的总趋势,在清代以后,发展变化成为戴着面具表演的傩戏了。
汉代已用宴享《巾舞》的源头,可追溯到周初创立的《六小舞》之一的《帗舞》。而今日广泛流传在民间、戏曲剧目及舞蹈作品中的《长绸舞》,应该说都是古代《巾舞》的流变。击鼓而舞的舞蹈形式,屡见不鲜,流传甚广。今日民间舞如:《旱船》、《竹马》、《扑蝴蝶》、《耍大头》、《花鼓》、《舞剑》、《舞判》等民间舞名目,早在1000年前的宋代已见于记载。而汉族的《秧歌》、藏族的《锅庄》、苗族的《芦笙舞》、瑶族的《长鼓舞》、傣族的《孔雀舞》、满族的《莽势》、维吾尔族的《赛乃姆》等等,也在明、清的史籍中有所记载。它们的历史,应该比文字记录的年代早得多。这些极简略的叙述,表明中华民族舞蹈,有极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它们从远古传来,又将从今天流向未来……
民间舞蹈,在中国的近代革命史中,曾发挥过极其特殊的作用。
19世纪50-60年代兴起的太平天国革命军,利用民间歌舞活动,练兵习武,宣传鼓动,攻打敌人。太平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全英文论文)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对策.doc
- (全英文论文)论跨文化交际中英语商务信函中常见词汇的一词多义现象.doc
- (全英文论文)试谈旅游景点的英译有案例.doc
- (英语毕业论文)小学英语字母与汉语拼音字母教学比较研究.doc
- (英语毕业论文)英语文化中身势语的性别差异.doc
- 022013年省赛中职现代制造技术类技能竞赛规程(教师组).doc
- 15春福师《现代语言学》在线作业一.doc
- 15秋川大《文学概论1534》15秋在线作业2.doc
- 15秋福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一答案.doc
-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第4课中国现代诗二首(一)课时作业语文版必修1.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