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科学家课件.ppt
* 邹承鲁,中国生物化学界的泰斗,有人甚至发过这样的评论。在中国,学生化的只要一提起邹承鲁,几乎没人不知无人不晓。之所以赢得这样的赞誉,是由于邹承鲁在上个世纪60年代作为主要参与者之一,完成了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研制工作。这一重大发现,当时在国际上的影响,丝毫不亚于中国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从而成为人工改造生命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主持人:人工合成胰岛素是在1965年研制成功的,你还记得最后测定的那一天,也就是在实验室成功那一刻的情景吗? 邹承鲁:当然记得,最后的实验是在一个房间里进行的,因为房间小,所以参加这个工作的人没有很多。 主持人:当时有几个人呢? 邹承鲁:当时只允许三个人进那个屋,其他人都在外头等,等他们里头实验成功了,门开一个缝,跑出来就说成功了,那么大家都跳起来了。 解说:在40年前蛋白质的合成,哪怕像是像胰岛素这样的一个仅含51个氨基酸残疾的小蛋白也是件令人生畏的事,因此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主持人:当时的新闻报道是这样说的,人工合成胰岛素它重要的价值,就是在于它是世界上第一次打破了生命与非生病的界限,是由实验室代替了生命体,那么当时在实验室里,你是做了多少次的实验? 主持人:工作完成后,也就是一年以后,诺贝尔奖化学委员会化学组组长Tiselius,刚好来华访问,那么当时他说过一句话,给您的印象非常深刻,你们可以从教科书中知道怎么造原子弹,但是你们绝不可能从教科书中学会人工合成胰岛素,这样的评价应该说非常高的,当时人们很自然把他来访与物色诺贝尔奖候选人联系在一起,我想知道你当时有没有想过,这项研究成果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著名生物化学家邹承鲁11月23日凌晨5时22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邹承鲁1923年5月17日生于山东省青岛市,祖籍江苏无锡。1941年,他毕业于由天津迁到重庆的南开中学高中部;同年,考入设在昆明的由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联合组成的西南联合大学,就读于化学系。1946年,在招考英庚款公费出国 留学生的考试中,他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录取。赴英后,师从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生物化学家D基林(Keilin)教授。1951年,邹承鲁获英国剑桥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 1951年回国后与王应睐及汪静英合作纯化了琥珀酸脱氢酶,并发现其辅基为与蛋白部分共价结合的FAD。此外,他们对呼吸链及其他酶系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为我国酶学及呼吸链的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1958年,他参加发起人工合成胰岛素工作,并负责胰岛素A和B链的拆合。这项工作的完成确定了胰岛素全合成的路线,为胰岛素的人工合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1、法国的比夏指出:指出器官是由低一层次的结构——“组织”构成。 一、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1665 英国人虎克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 40-140 倍)观察了软木的薄 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 cella(小室)这个词来对“细胞”命名。他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命名者。 3、1680 荷兰人列文虎克,首次观察到活细胞,观察过原生动物、人类精子、 鲑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等 用列文虎克制作的显微镜观察到的人血涂片 列文虎克关于甲壳虫眼睛的一封信中的插图 列文虎克一生中制造了491架显微镜,当时的手工艺人对自己的技艺是保密的,公开了自己的饭碗就保不住了。虽然显微镜制造并不是列文虎克的谋生之道,但是他依然保持了艺人的传统,秘不示人。不过有那么多得意之作和新发现,不找个人分享实在是心里憋得难受,因此列文虎克对自己的朋友格拉夫敞开了大门。格拉夫是一位医生兼解剖学家,还是英国皇家学会的通讯会员。他看到玲琅满目的显微镜,以及显微镜下的奇妙世界,格拉夫震惊了。他明白这些是了不起的发明和发现,立刻鼓励列文虎克将自己的观察记录整理出来,寄给英国皇家学会发表。在好友的劝说下,列文虎克终于同意将自己的发明和发现公之于众。 ???????? ????1673年的一天,英国皇家学会收到了寄自荷兰的观察记录,作者是列文虎克,文章的名字是《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皮肤、肉类以及蜜蜂和其他虫类的若干记录》。面对一个陌生的“学者”和一篇名字拗口的学术文章,学会的专家们带着轻视的态度开始阅读观察记录。令他们惊奇的是,这篇文章记录的内容是从未有人深入研究的微观世界,作者对显微镜下的活体的描写生动有趣:“大量难以相信的各种不同的、极小的‘狄尔肯’……它们活动相当优美,它们来回地转动,也向前和向一旁转动……”“啊!看来这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学会专家们开始重视起来。然而文章最后的结论惊呆了各位专家,作者宣称“一个粗糙沙粒中有100万个这种小东西;而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