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 反辐射攻击武器概述 1.9.1 反辐射攻击武器的分类 图1-8 反辐射攻击武器的分类 */118 1.9.2 反辐射攻击武器的特点和用途 1、对敌雷达具有摧毁性打击 2、攻击速度快 3、攻击方式灵活 4、频率范围宽,针对雷达范围广 5、一次性使用,指标要求高,代价大 */118 1.10 雷达对抗技术的发展趋势 根据目前电子战高新技术的发展现状,采用的雷达对抗将有以下几种技术: 1.扩展雷达对抗的频率覆盖范围; 2.提高雷达侦察机接收的性能; 3.人工智能在雷达对抗中的应用; 4.发展计算机实时控制的自适应雷达对抗技术; 5.研究分布式干扰技术和毫米波对抗技术; 6.探讨低截获概率雷达的侦察和干扰系统; 7.研制新型无源干扰器材和投放技术。 */118 * 现代雷达对抗技术的特点和要求主要有: (1)宽频带。需要发展倍频程、多倍频程的天线、微波元件和功率器件。 (2)圆极化和多种极化,以适应对各种雷达的侦察和干扰。 (3)大功率。干扰机总是追求尽可能高的功率,特别是高的连续波功率,以干扰雷达。 (4)全频段、全空域的侦察干扰能力。 (5)实时、快速的信号处理能力,以适应高密度、多威胁目标的信号环境。 (6)能准确获取雷达的多种参数,具有掌握各种雷达“指纹”的能力。 (7)综合使用多种对抗技术,对付多部雷达的能力。 (8)具有多种技术储备,技术新、换代快,对雷达技术发展具有快速反应能力。 */118 1.5 雷达对抗的信号环境 1.5.1 信号环境的定义 信号环境S是雷达对抗设备所在地域内辐射源、散射源信号 的全体: (1-1) 如果主要考虑其中的雷达信号辐射源,则辐射源信号 可顺序展开其射频脉冲序列 (1-2) 式中 为 的第n个脉冲。 */118 对典型脉冲雷达: ——脉冲幅度序列,与雷达发射功率、天线增益及扫描、相对距离、运动姿态、传播衰减等有关; ——脉冲发射时刻、脉宽序列,与雷达信号调制有关; ——雷达载频; ——雷达信号的相位调制序列; */116 1.5.2 现代雷达对抗信号环境的特点 ??辐射源数量多、分布密度大、范围宽、信号交迭严重 重要的军事集结地,辐射源分布十分密集,在单位时间内出现的脉冲数的平均值可以达到几万~几百万,在同一时间内可能有多个信号同时出现。 ?? 信号调制复杂、参数多变、快变 基于抗干扰和反侦察的需要,许多雷达具有改变发射信号的载波频率、脉冲重复频率、脉冲波形或者其它调制参数,变化的时间可能在秒、毫秒甚至脉间。 ? 信号威胁程度高、反应时间短 各种制导雷达、炮瞄雷达、反辐射寻的设备等,经常采取静默战术,一旦进入攻击范围立即投入工作,迅速捕获目标,引导武器攻击。留给侦察系统的时间很短。 */118 1.5.3 侦察系统检测能力D描述 雷达对抗系统对雷达信号S的检测能力是一有限的子空间D: (1-3) 其中: ?RF ————信号载波频率的检测范围 ?AOA————信号达到方向的检测范围 ?PW ———— 信号脉冲宽度的检测范围 ?P ———— 信号功率的检测范围 ?? ——直积 系统检测能力D可以是时不变的(非搜索检测),也可以是时变的(搜索检测)。 */118 1.5.4 侦察系统检测到的信号环境 侦察系统检测到的信号环境 是辐射源S中的一个子集: (1-4) 显然,检测范围D越大,进入侦察系统的信号越多。 如果以 表示i雷达发射脉冲可被雷达对抗设备检测的概率,则1秒内 中的平均脉冲数?为 为第i部雷达的平均脉冲重复频率,N为雷达个数。 */116 典型情况下,如果i雷达的工作频率、所在方向、脉冲宽度都在雷达对抗设备的检测范围内,只要其天线波束指向雷达对抗设备,接收到的信号功率就能高于接收机灵敏度,则 为 是N个具有周期特性的脉冲信号序列 按照式(1-4)条件的合成。当N的数量很大时,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