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深刻体验.ppt
教育的精神與精神的教育:二十一世紀的心靈教育 王秉豪 香港教育學院 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 2007年12月19日 追問教育的精神 人為甚麼要受教育? 通過教育,人們能夠更有效地追求他們要追求的目標。 那麼人們追求的目標又是甚麼? 人生以追求幸福為目標 The Dalai Lama: Whether one believes in religion or not, we are all seeking something better in life ― the very motion of our life is towards happiness. William James: If we were to ask the question: “What is human life’s chief concern?” one of the answers we should receive would be : “It is happiness.” (Cited in Nel Noddings, 2003, Happiness and Education, p.1) 教育與幸福 People want to be happy, and since this desire is well-nigh universal, we would expect to find happiness included as an aim of education. (Nel Noddings, 2003, Happiness and Education, p.74) 《教育 ― 為了人的幸福》(沙洪澤,2005) 但幸福又是甚麼? 孔子給我們猜謎:何謂「教」? 《論語.子路》: 子適衛,冉有仆。 子曰:「庶矣哉!」 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 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 曰:「教之。」 快樂之源:嶺南大學的「香港快樂指數」研究 追求“美滿家庭”及“心靈平安”為人生目標的人通常較為快樂;相對而言,以“賺錢”為人生目標的人通常較為不快樂;而以追求“事業成就”為目標的人士的快樂則只屬一般。(「香港人快樂指數2006」調查報告) 除了受訪者的年齡、性別和職業,研究中心亦發現靈修活動、運動習慣、身體健康狀况和吸煙習慣,都會影響快樂指數的高低。 (「香港人快樂指數2007」調查報告) 忽視精神追求的年輕一代? 福音證主協會於2007年11月進行「香港青年人生目的」網上問卷調查,發現青年人的人生目標中,最多是增加個人財富(22.2%)、改善居住環境(15.2%)和更高學歷(15.0%)。報告認為青年人花費了人生大部分時間在追求增加個人財富上,但犧牲了個人的人生目的(身體健康、家庭和諧)。 八成六的十八至二十五歲受訪青年,在過去半年內曾感到人生沒有明確目標,缺乏前進動力;八成二的二十六至三十五歲的青年亦有同感。 忽視精神追求的年輕一代? 嶺南大學的「香港快樂指數」研究結果顯示,人生目標會隨著年齡出現變化。 一般而言,愈年青的人士愈會以賺錢和事業上的滿足為人生目標;年紀愈大則愈會著重家庭和以尋找心靈上的平安為重。 這是表面上的結果。研究中心不排除新的一代比上一代人更為「現實」或「更有事業心」,但目前無法確定新的一代年長了會否改變價值觀。 (「香港人快樂指數2007」調查報告) 《論語.子路》的當代版? 子適衛,冉有僕 。 子曰:「庶矣哉!」 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 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 曰:「更富之。」 教育必須關注精神的培育 教育既以促進人們的幸福為目標, 而精神的追求為幸福的重要元素, 因此精神的培育應該是教育的一個核心。 教育統籌委員會「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議」認為: 教育亦必須讓每個人愉快地工作、有意義地生活。要發揮這個功能,教育必須能夠提高每個人的文化、思想、精神(spiritual)境界,務使一生不斷提高生活的素質,不斷向渴望的人生目的進發。教育的這種功能,可以稱為「煥發功能」(‘enlightenment’ aspect)。(34頁) 隨資訊科技發展一日千里,物質生活已出現凌駕於精神生活(the spiritual aspect of our life)的趨勢。社會期望教育能夠充實個人的道德、感情、精神(spiritual)、文化生活,讓人類駕馭科技和物質,建立積極健康的人生。(34頁) 倫理與宗教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中六)(2007) 本科對現今社會具爭議性的倫理議題的討論,可以幫助學生面對有關的疑問與衝擊,對學生的社交、道德及靈性(spiritual)發展甚為重要。(1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