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客家三山国王信仰现象初探.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台湾客家三山国王信仰现象初探.doc

臺灣三山國王信仰現象初探。而後歷代奉祀三山神的地域和信眾不斷擴展,與傳說故事的潤色與演變,而再成為巾山、明山、獨山三山國王:連傑、趙軒、喬俊三位神明之靈魂信仰。如此長期傳播之下,使得其廟遍佈潮汕各地,後又沿韓江、梅江、東江傳入客家系地區,成為這些地區兩個民系共同崇拜神祗。,數量早就超越粵東。 東傳臺灣的三山國王信仰,在臺灣移民史上,曾扮演過抵擋強颱庇佑信眾渡海平安的航海神,曾是治療早期墾民奇難雜症;也曾是早期墾民借助來抗拒原住民逸出為害的防「番」神;長期以來也一直是農業時代庇佑信眾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的農業神。所以三山國王信仰在臺灣一直是重要的民間信仰神祇,臺灣以三山國王為主神之廟宇一直是名列前茅的,例如日人在大正8年(1919年)所作寺廟調查報告中可見全臺共有119座三山國王廟,在當時全臺主神排行榜中排名第8;至1930年日人之寺廟調查﹐以三山國王為主神之廟宇共有121座,在當時全臺主神排行榜中排名第5,光復後,依據蔡萬枝於民國49年(1960年)所作〈臺灣省寺廟教堂名稱﹑主神地址調查表〉統計顯示,當時全臺以三山國王為主神之廟宇共有124座,在當時全臺主神排行榜中排名第9,至民國60年(1971年),王世慶《臺灣省通志》卷二 人民志 宗教篇中調查當時當時全臺以三山國王為主神之廟宇共有129座,在當時全臺主神排行榜中排名第9,民國67年(1978年)林衡道《臺灣寺廟概覽》所作統計顯示,當時全臺以三山國王為主神之廟宇共有135座,在當時全臺主神排行榜中排名第9;至民國72年(1983年),仇德哉在《臺灣之寺廟與神明》所作調查統計,當時以三山國王為主神之廟宇共有135座,在當時全臺主神排行榜中排名第9;同時鉻界對三山國王之研究亦多,爭論難得也多,孰是孰非,莫衷一是,本文擬就個人在粵東及臺灣之田野經驗與相關文獻比對,試圖找出客家人信仰三山國王的現象,並試圖加以剖析,以找出深一層之原因與意義。 貳、三山國王信仰的第一個現象──三山國王是客家專屬的信仰嗎? 在過去,不管是大家的刻板印象或就一般研究者而言,這個問題之答案是對的,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出爐,早已推翻此論點,比較保守一些的修正為「有三山國王廟之處,表示該地歷史上曾有相當數量的客家人居住過與努力過」,但事實上不見得是那麼週延。既然三山國王不是客家專屬的信仰,則是有那些族群在奉祀信仰三山國王,筆者擬就個人兩岸田調經驗與文獻做比較,試圖找到一些較接近真相之事實。 元代翰林國史院編修的劉希孟所撰的<潮州路明貺三山國王廟記>,是關於三山國王最早的文字記載,潮之三邑,梅惠二州,在在有祠。遠近人士,歲時走集,莫敢皇寧。普寧市、揭陽縣、惠來縣是潮汕本地神中最古老而又最有影響者。其廟在潮汕各市、縣都有倣建,播及梅縣、興寧、大埔、豐順、海豐、陸豐、汕尾、惠東、臺山、東莞、佛山、福建省東山縣、廣西省昭平縣等地,共有廟估計逾360座。它被潮人視為“社神”、“地頭神”。舊時若出生兒女或親人逝世,都得進廟向國王稟告,好比申報或登出戶口(死人須稟告後才能扛上山埋葬)。南澳島漁民在新船出海時,都把它和媽祖神香火,請到船內分別設香爐祭拜,祈求一帆風順成為這些地區個民系共同崇拜神祗。被潮人視為社神、地頭神 圖一:汕尾市社神型三山國王廟外觀 圖二:汕尾市社神型三山國王廟神位 其次是澄海著名觀光景點樟林古港,是明清時代廣東東部對外通航較大的港口之一,是紅頭船(廣東屬帆船)航泊的基地商船大桅杆上部及船均红漆,故有红船之。 圖三:澄海樟林國王宮外貌 圖四:廟內奉祀三山國王神像 圖五:當地信眾貼在門上之三山國王靈符 圖六:樟林另一三山國王廟 還有澄海東星鎮塘西鄉的國王宮,是每年當地遊神與花燈盛會的集合點,其廟貌如圖七: 圖七:塘西鄉的國王宮 最特別的是明代衛所兵制下為防倭寇 圖八:所城居民貼上三山國王的靈符來庇佑。 參、霖田祖廟之現狀與河婆迎王爺出遊的現象 一、河婆與三山: 臺灣地區大部分三山國王廟之元始祖廟皆為明清時代廣東潮州府揭揚縣霖田都河婆,最早為寨,後稱埠,今為鎮的河婆霖田祖廟。按「都」為縣內行政單位,名稱始於宋代,《宋史》〈列傳〉〈袁燮合保為都,合都為鄉」,又王安石之保甲法亦設定「十家為保,五十家為大保,十大保為都保」,都保後來亦稱都。霖田為揭揚九都之一,其司衙署於清嘉慶12年(1807年)移至河婆埠,改名河婆巡檢司,加上亦有駐軍於此,所以河婆便成為霖田都之行政中心。祖廟所在地所以名河婆,依據張肯堂編著《風雨九十年──一個馬來西亞老華人滄桑錄》所言,也是海峽兩岸許多彭姓宗親之說法為「彭姓始祖受章公妣何太,在元朝居揭霖田都茜坑,曾在猪子沙唇囚(系旁)祭(系旁)寮并擂茶,久之成市集。由揭出12公社和1,出2公社,成立揭西。因地揭之西而得名。政府河婆。1975年,又从普出山、湖西、四三个大揭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