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积体电路.ppt
姓名:羅大昇 學號 主題:矽元素的應用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中國大陸稱作硅,台灣、港澳稱作矽,舊訛作釸)(Silicon)是一種化學元素,它的化學符號是Si,它的原子序數是14,屬於元素周期表上IVA族的類金屬元素。 矽原子有四個外圍電子,與同族的碳相比,矽的化學性質更為穩定。矽是極為常見的一種元素,然而它極少以單質的形式在自然界出現,而是以複雜的矽酸鹽或二氧化矽的形式,廣泛存在於岩石、砂礫、塵土之中。 矽在宇宙中的儲量排在第八位。在地殼中,它是第二豐富的元素,構成地殼總質量的25.7%,僅次於第一位的氧(49.4%)。 結晶型的矽是暗黑藍色的,很脆,是典型的半導體。化學性質非常穩定。在常溫下,除氟化氫以外,很難與其他物質發生反應。 同素異形體 同素異形體有兩種,一種為暗棕色無定形粉末,用鎂使二氧化矽還原而得,性質比較活潑,能夠在空氣中燃燒,稱為無定形矽;另一種為性質穩定的晶體(結晶矽),是用炭在電爐中使二氧化矽還原而得。 1787年,拉瓦錫首次發現矽存在於岩石中。 1800年,戴維將其錯認為一種化合物。 1811年,蓋-呂薩克和Thénard可能已經通 過將單質鉀和四氟化矽混合加熱的方法製備了不純的無定形矽。 1823年,矽首次作為一種元素被貝采利烏斯發現,並於一年後提煉出了無定形矽,其方法與蓋-呂薩克使用的方法大致相同。他隨後還用反覆清洗的方法將單質矽提純。 英文中的silicon一詞,來自拉丁文的silex, silicis,意思為燧石(即火石,富含矽元素)。 民國初期,學者原將此元素音譯為「硅」而令其讀為「ㄒ|ˋ(圭旁確可讀ㄒ|音,如畦字)」(又,實際上「硅」字本為「砉」字之異體,讀作ㄏㄨㄛˋ[1])。然而在當時的時空下,由於拼音方案尚未推廣普及,一般大眾多誤讀為ㄍㄨㄟ。由於化學元素譯詞除中國原有命名者,多用音譯,化學學會注意到此問題,於是又創「矽」字避免誤讀。台灣沿用「矽」字至今。 中國大陸在1953年2月,中國科學院召開了一次全國性的化學物質命名擴大座談會,有學者以「矽」與另外的化學元素「錫」和「硒」同音易混淆為由,通過並公布改回原名字「硅」並讀「ㄍㄨㄟ」,但並未意識到其實「硅」字本亦應讀ㄒ|ˋ音。有趣的是,矽肺與矽鋼片等民間常用詞彙至今仍用矽字[2]。在香港,兩用法皆有,但「矽」較通用。 日文與韓文中則稱之為「硅素」,也可寫成「珪素」 矽是一種半導體材料,可用於製作半導體器件和積體電路。 還可以合金的形式使用(如矽鐵合金),用於汽車和機械配件。也與陶瓷材料一起用於金屬陶瓷中。 還可用於製造玻璃、混凝土、磚、耐火材料、矽氧烷、矽烷。 半導體是指一種導電性可受控制,範圍可從絕緣體至導體之間的材料。無論從科技或是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半導體的重要性都是非常巨大的。 今日大部分的電子產品,如電腦、流動電話或是數位錄放音機當中的核心單元都和半導體有着極為密切的關連。常見的半導體材料有矽、鍺、砷化鎵等,而矽更是各種半導體材料中,在商業應用上最具有影響力的一種。 材料的導電性是由「傳導帶」(conduction band)中含有的電子數量決定。當電子從「價帶」(valence band)獲得能量而跳躍至「導電帶」時,電子就可以在帶間任意移動而導電。 一般常見的金屬材料其導電帶與價電帶之間的「能隙」非常小,在室溫下電子很容易獲得能量而跳躍至導電帶而導電,而絕緣材料則因為能隙很大(通常大於9電子伏特),電子很難跳躍至導電帶,所以無法導電。 一般半導體材料的能隙約為1至3電子伏特,介於導體和絕緣體之間。因此只要給予適當條件的能量激發,或是改變其能隙之間距,此材料就能導電。 半導體通過電子傳導或電洞傳導的方式傳輸電流。電子傳導的方式與銅線中電流的流動類似,即在電場作用下高度離子化(ionization)的原子將多餘的電子向著負離子化程度比較低的方向傳遞。電洞導電則是指在正離子化的材料中,原子核外由於電子缺失形成的「電洞」,在電場作用下,電洞被少數的電子補入而造成電洞移動所形成的電流(一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