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丝虫.pptVIP

【物理】丝虫.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物理】丝虫.ppt

丝 虫 filaria Dept. Of Human Parasitology, School of Medicine,Shandong University ZhouHuai-yu 丝虫(filaria)是由节肢动物传播的一类寄生性线虫。成虫细长如丝线而得名。 寄生在人体的丝虫有8种。 在我国仅有班氏吴策线虫(班氏丝虫)和马来布鲁线虫(马来丝虫)。 ** 丝虫病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世界 六大类热带病之一。 丝虫病是国际卫生组织重点防治的六大热带病之一。(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利什曼病、锥虫病、麻风病) 丝虫病是我国的五大寄生虫病之一。解放前丝虫病主要流行于我国黄河以南的15个省市。江浙一带俗称“大脚风”、“流火”,鲁南地区有俗语曰:“十男九疝”。 解放后我国在丝虫病防治方面成绩斐然,于1994年实现全国基本消灭丝虫病。 世界六大类热带病 除麻风病外,其余5类都是寄生虫病, 疟疾(malaria) 血吸虫病(shistosomaiasis) 丝虫病(filariasis) 利什曼病(leishmaniasis) 锥虫病(trypanosomiasis) 丝虫的种类: 1 班氏吴策线虫(Wuchereria bancrofti) 热.亚热带 2 马来布鲁线虫(Brugia malayi) 亚 3 帝汶丝虫(Brugia timcri) 东帝汶 4 罗阿丝虫 (Loa loa) 非.热带亚洲 5 旋盘尾丝虫 (Onchocera volvulus) 非. 拉美 6 链尾双瓣线虫(Dipetalonema streptocerca)同上 7 常规双瓣线虫 (Dipetalonema perstans) 同上 8 奥氏曼森线虫 (Mansonella ozzardi) 中美南美 形态 1. 成虫乳白色,细长如丝线,1cm,体表光滑,雌虫大于雄虫。 成虫寄生于淋巴系统 Wuchereria bancrofti adult worm in a lymphatic channel. Adult Wuchereria bancrofti in a Lymph Node The paired uteri with microfilariae at different stages of development can be seen. 2.微丝蚴 丝虫成虫子宫粗大,含大量卵细胞,成熟虫卵壳薄而透明,内含卷曲的幼虫。在向阴门移动的过程中,幼虫伸直,卵壳随之伸展成为鞘膜而被于幼虫体表,此幼虫称为微丝蚴,220×5~7μm 。 丝虫为卵胎生。 虫体细长,头钝圆,尾尖细,外被有鞘膜 体核 头端无核区为头间隙 在虫体前端1/5处的无核区为神经环 尾端有无尾核 微丝蚴形态 班氏丝虫微丝蚴 班氏丝虫微丝蚴 244~296×5.3~7.0 μm 体态 :柔和,弯曲较大 Wuchereria bancrofti microfilaria 班氏丝虫微丝蚴 体核 :圆形或椭圆形,各核分开,排列整齐,清晰可数 ,无尾核 。 马来丝虫微丝蚴 177~230×5~6 μm 体态 :僵直,大弯上有小弯 Microfilaria of Brugia malayi 马来丝虫微丝蚴 头间隙 :较长(2:1) 体核 :椭圆形,大小不等,排列紧密,常互相重叠,不易分清 马来丝虫微丝蚴 尾核:有2个,前后排列,尾核处角皮略膨大 班氏与马来微丝蚴形态鉴别 夜现周期性(nocturnal ? periodicity) 微丝蚴在外周血液中夜多昼少现象称夜现周期性。它们白天滞留在肺毛细血管中,夜晚则出现于外周血液。 两种微丝蚴在外周血液中出现的高峰时间略有不同,班氏微丝蚴为晚上10时至次晨2时,马来微丝蚴为晚上8时至次晨4时。 关于微丝蚴夜现周期性的机制至今尚未阐明。有人认为与宿主的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迷走神经的兴奋、抑制有关。 3.感染期幼虫--丝状蚴 班氏丝虫第三期幼虫是感染期幼虫又称丝状蚴,寄生于蚊体内。 虫体细长,活跃。班氏丝状蚴平均长1.6mm,马来丝状蚴平均长1.3mm。尾端有3个乳突 丝状蚴从蚊的下唇钻出 丝状蚴自蚊下唇逸出,经吸血伤口或正常皮肤侵入人体。 生活史 Life cycle 寄生部位(成虫):人体淋巴系统 感染阶段:感染期丝状蚴 (L3) 中间宿主:蚊 感染途径与方式:蚊叮剌吸血经皮肤感染 致病阶段:成虫、幼虫 诊断阶段:微丝蚴、成虫 成虫寿命:一般4~10年 腊肠期幼虫 生活史要点总结 (一)蚊体内阶段 1、mf.

文档评论(0)

panguo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