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伤或自杀学生的辅导.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伤或自杀学生的辅导.ppt

自傷或自殺學生的輔導 湖口仁慈醫院精神科主任 吳台齡醫師 交通大學管理學院 97年5月7日 尋找生命中的另一個空間 如果我能防止一顆心破碎 我的存在就不是枉然 如果我能安慰一個痛苦的生命 或者減輕一個傷痛 或者幫助一隻昏厥的知更鳥 再回到牠的鳥巢 我的存在就不是枉然 艾蜜莉 狄瑾蓀 Emily Dickinson ( 1830-1886 ) 人格問題在校園 外顯性的問題: 同學之間人際關係,男女感情問題,挫折忍受度,情緒管理問題,學業適應問題,家人的關係,精神症狀,自我傷害的行為? 內因性的問題: 內在憤怒表達,尋找自我的認同,尋找情緒的出口,衝動控制,情緒長期的低落,尋找生命中重要的客體 精神症狀︰ 過度敏感,超過現實的想法,情緒十分不穩定? 人格問題 行事風格 內在慣習 防衛機轉 人際關係變化 邊緣性人格 自戀性人格 反社會人格 協助的歷程 避免過度干預 對號入座 陷入彼此誤會指責 全能自大的拯救者 現實生活上的協助 學業上的協助 感情上的協助 怒氣管理? The myths of suicidal precaution 「自殺的瘋狂化與污名化」 「將自殺醫學化,當成一種疾病,然後將精神科介入自殺防治的方法合理化」 「社會將自殺者監禁在精神病院,藉此來防治自殺」 「自殺是否為犯罪行為,自殺應該是否接受強制治療」 自殺防治的倫理命題 「只有惡人或是惡行才應該得到懲罰,病人或是疾病應該接受治療」 「自殺是一項行為,這是選擇的問題,而不是疾病的問題」 「 自殺防治的工作主要是 care 而不是 cure」 親密關係中的自戀性受傷 關係中兩人期待的差異 沒有受到尊重下的情緒反應,自戀性受傷 自戀性滿足 自戀性建構下的自我堡壘 自我建構的自戀形象 雙方努力撐開彼此可修正的空間,讓彼此的自戀性需求,各自在這個空間下游走,得到自身的滿足,回過頭來還是要看到彼此的自戀性需求 自戀性報復 narcissistic revenge 自戀性需求沒有滿足,就有可能會爆掉,轉而成為憤怒與失控 自戀性的報復 攻擊對方傷害對方的自戀性做為一種反應 健康的自戀 關係中可以自在的欣賞對方 有能力去欣賞別人 愛自己愛的夠,相對的也更有包容對方 關係中對方的投射性認同,並不會回到自己的身上 藉著對於別人的接納,可以更加有機會去滋養自戀性需求 互為主體性 行動的主體做為一種發言方式 主體性流動的空間 經歷與對方互動下的另一個主體性改變的經驗 主體的展現並未考慮到互動中另外一個主體的需求與狀態,只用自身的主體需求作為唯一的選擇, 差異性的存在 主體性是被尊重 關係中的限制,唯有超越限制,才能夠有主體性展現 互為主體性的具體實踐展現 兩性關係中,治療關係中,勞動關係中,敍說關係中? 自傷行為常見的人格特質 挫折忍受度低 人際關係上較不穩定 不良社會性技巧 不良問題解決技巧 自我控制力差 情緒調適失常 攻擊性及共同的受創源頭 兒童時期的性虐待或身體虐待 自傷行為常見的氣質 temperamental vulnerability 無望 無興致( anhedonia ) 焦慮、敵意 非直接性的怒氣表達 精神病質傾向 反社會人格特質 人際關係困難 認知功能較不成熟 防衛機轉 作態 吸引注意力與關心 來自學習其他自傷同學的行為 他們的無力感,對於生活沒有希望 介入者看到現況,所衍生的無力感 對外在環境的不滿,轉為內在怒氣 憂鬱性恐慌狀態 ( depressive panic ) 拿傷害自己的身體來表達自己的情緒,似乎這是他們生命中唯一擁有的自主權( autonomy ) 報復性幻想:「死亡可以讓生命中某位重要的人( significant object )讓他覺得自己當初應該做些什麼事,而事情就不會演變成如此,內心產生罪惡感」 「幻想」同時也能夠吸收攻擊性行為及源於內在或外在的心理壓力,自傷行為本質上是一種攻擊性( aggression )及報復性( revenge )的行為 客體的渴望需求 (object hunger ) 短暫的人際關係,缺少持續性客體(object constancy ) 自戀性方式求得解決(narcissistic resolution )內在的衝突及壓力 要求全能地控制(omnipotent control ),但是事實上他們又是如此的無助 渴望親密,卻又無法合適地表達他們內在的需求及怒氣(need and anger) 依附關係(attachment ) 藉著討價還價或是操縱性行為 (bargain or manipulate)來保住他們的依附關係(attachment bond)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7524331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