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铁路通信与控制技术基础
课程实验报告
学 号:
专业班级: 计科 1205
姓 名: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 2014-1-15
目 录
1 实验部分 1
1.1 引言 1
1.1. 1 研究性学习目标 1
1.1. 2 研究性学习任务 1
1.2 2
1.2. 1 实验目的 2
1.2. 2 具体内容 2
1.2. 3 实验环境 2
1.2. 4 具体设计 2
1.2. 5 主要数据结构与函数说明 3
1.2. 6 处理流程
1.2. 7 具体代码 5
1.2. 8 实验结果 8
1.2. 9 心得体会 9
1.3 研究性教学训练载体的训练内容二 9
1.3. 1 实验目的 9
1.3. 2 具体内容 9
1.3. 3 实验环境 9
1.3. 4 具体设计 9
1.3. 5 主要数据结构与函数说明 9
1.3. 6 处理流程 12
1.3. 7 具体代码 1
1.3. 8 实验结果 20
1.3. 9 心得体会 1
1.4 研究性教学训练载体的训练内容三 21
1.4. 1 实验目的 21
1.4. 2 具体内容 22
1.4. 3 实验环境 2
1.4. 4 具体设计 22
1.4. 5 主要数据结构与函数说明 2
1.4. 6 处理流程 3
1.4. 7 具体代码 6
1.4. 8 实验结果 2
1.4. 9 心得体会 3
1.5 研究性教学训练载体的训练内容四 34
1.5. 1 实验目的 34
1.5. 2 具体内容 34
1.5. 3 实验环境 34
1.5. 4 具体设计 34
1.5. 5 主要数据结构与函数说明 7
1.5. 6 处理流程 0
1.5. 7 具体代码 6
1.5. 8 实验结果 8
1.5. 9 心得体会 48
2 实验总结 49
2.1 遇到问题和解决方法 49
2.1. 1 xx 49
2.1. 2 xxx 49
2.1. 3 xxx 49
2.2 实验感想 50
2.1. 1 xxx 50
2.1. 2 xxx 50
2.1. 3 xxx 50
1实验部分
1.1 引言
1.1.1 研究性学习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了解铁路运输信息化对通信和控制技术的特殊要求,了解铁路通信和控制技术的最新发展,了解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对通信和控制技术提出的新的挑战。通过对目前铁路通信和控制典型实例的分析,使学生掌握与铁路通信和控制相关的最新概念、原理以及设计方法,了解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此外,从科研实际中提炼出相关的实践训练内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在运用以应用需要为导向的研究性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学习和典型实例分析,使学生打下良好的铁路通信和控制领域中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基础,学会根据我国铁路信息化建设的特殊需求和建设环境,发现和探究新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未来从事铁路信息化相关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1.1.2 研究性学习任务
本研究性教学训练载体的主要内容就是取自于该设备研发中,车载数据的采集和转发的设计和实现。下图为车载系统的结构图。本训练载体以车载网关为对象,围绕该设备的工作机制,提炼出难易不同的4个训练实验。
图一高速动车组车载系统结构图
通过对动车组车载信息采集和传输设备的典型实例分析,本载体选用了车载网关设备(见图1),该设备一方面通过串口以0.5秒为周期从车载系统获取动车组运行状态和故障数据,并进行整理,在接到无线传输平台的请求时,将整理后的数据发送给无线传输平台,有该平台向地面系统传送数据。具体设计如下:
利用3台计算机分别模拟车载系统、车载网关和无线传输平台,并均按装linux操作系统(于实际情况一致),利用其中一台计算机(称作A机)模拟车载系统,以每500毫秒发送1帧固定数据,并等待接收B机的应答信息,如超过10毫秒未收到应答信息,则显示超时出错(error);另一台计算机(称作B机)模拟车载网关,接收A机的数据,并进行差错控制(通过异或校验判断数据接收的是否正确,病灶10毫秒内向A回复应答信息)和数据存储,最后一台计算机(称作C机)模拟无线传输平台,定时(以200毫秒为周期)向B机请求数据,并接收B机发来的数据,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未收到B机数据,则显示超时(overtime)进行相应的差错控制(同B机)和数据存储操作。
整个训练内容分为4个难易不同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3年福建考评员考试答案.docx VIP
- 河南省洛阳涧西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x VIP
- 英语中考短语大全.doc VIP
- 2024《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国内外文献综述》2400字.docx VIP
- 蓝碳生态系统碳汇计量监测技术规程.pdf VIP
- 2025年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一套.docx VIP
- 【广东卷】广东省2025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深圳一模)(2.19-2.21)化学试卷含答案或解析.pdf
- 医院护理品管圈:降低住院患儿雾化吸入的不配合率.ppt
- 2024年村居后备干部面试试题整理.doc
-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