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什么叫断句: 趣味断句 揭揭你的伤疤! 一、按题目要求断句的标志是“/”,有部分同学以为“,” 比 “/”好看,所以就自作多情地用了逗号! 二、此题在试卷上所占“两条缝”的空间,部分同学或许由于近视过度,竟然漏题不作答! 三、更有一群同学,狡猾狡猾的,抱着“乱枪打中细苍蝇”的侥幸心理,把原句“碎尸万断”,把原文搞得面目全非! 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容易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名词或代词一般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主语是一句话之始,宾语是一句话之终,因此找出在文中充当主语或宾语的名词或代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常见代词基本有下面三种: 1、人称代词: 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其中“阁下”“陛下”在外交用语中还用。 常见代词基本有下面三种: 2、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3、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例如: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译文: 雕刻人的技巧,鼻子不如刻得大一点,眼睛不如刻得小一点。鼻子刻大了,可以削小;雕小了,就无法加大了。眼睛刻小了,可以修大;刻大了,就无法改小了。 办任何事情都是这个道理,对于那些不能恢复挽回的,开始就得特别谨慎小心,那么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减少了。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虚词就成了断句的重要标志。 常见虚词类型: 1、常见句首虚词:夫、惟、盖、且、凡、窃、请、敬、向使、若夫、至若、岂、是故、初、唯。 2、常见句尾虚词:乎、哉、也、矣、焉、耳、与(欤) 、耶、夫。 3、常见句中虚词:以、于、为、而、则。 例如: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有 志 矣 /不 随 以 止 也/ 然 力 不 足 者/亦 不 能 至 也 /然 力 足 以 至 焉/ 於 人为 可 讥/ 而 在 己 为 有 悔 /尽 吾 志 而 不 能 至 者/ 可 以 无 悔 矣/ 其 孰 能 讥 之 乎/ 此 予 之 所 得 也。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谓”为标志,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以确定使用的标点。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 例如:“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文言文中,往往有反复强调的现象,我们可以据此进行断句。 例如: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方法六:依内容的总分关系定句读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