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中的字臆解.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甲骨文中的字臆解.doc

甲骨文中的“(斬)”字臆解 (首發) 王寧 (棗莊人民廣播電臺) 甲骨文中有“”字,字形甚多,《甲骨文編》作為不識字列入《附錄》,茲將其所收字形圖示如下: 【圖表一】 該《附錄》所收字形並不完全,有些字形失收,王甲金先生在《對殷墟近出刻辭甲骨選釋中一〔奚戈〕字形的看法2(下簡稱“王文”)中將部份甲骨文拓片製作成一個圖表,裏面有些《附錄》中未收的字形,茲據其圖表重新編輯圖表如下(重複者不錄。另:該圖表中第03、11、12三格內的字形是王文轉引自孫亞冰先生《讀殷墟近出刻辭甲骨選釋劄記3一文,下簡稱“孫文”): 【圖表二】 此表中第11格中的古文隸定為“”,第12格中的古文隸定為“”。 此字所見的卜辭主要有(殘辭義不明者不錄): 一、 1.《合集》563 2.甲午卜貞:多?二月。《合集》564正 3.丁酉卜,古貞:兄執,?《合集》570 二、屯 4.丙寅卜,亙貞:王多屯,若于上下。《合集》808正 5.貞:王多屯,若于下乙。《合集》808正 6.貞:王[多]屯,不若左于上下。《合集》809正 7. 貞:王多屯,不左若于上下。《合集》809正 8. 貞:王多屯。《合集》810反 9.貞:率[多]屯。《合集》823 10.癸丑卜,賓貞:來屯,?十二月。《合集》824 11.……戌[多]屯。《合集》825 三、 12.貞勿?《合集》2385 13.庚申卜,賓貞:?《合集》6011 14.囗囗卜,囗貞:?《合集》6012 15.貞:?《合集》6014 16.……勿?《合集》6015 17.己丑卜,爭貞:王其?貞:勿?《合集》6016正 18.古貞:,若?《合集》6017正 19.囗亥[卜],殻[貞]:我囗獲亘?壬寅卜,爭貞:翌囗未囗勿[獲] 亘?《合集》6949正 20.貞:王有,不若?《合集》7426反 21.乙丑卜,賓貞:()我?貞:勿()我?二告。《合集》13625正 22.……甲()雀?《合集》13758反  23.……般庚三牢、……《合集》21538甲 24.……御父庚三牢,又二,萑至……庚?御小辛三牢,又二,萑至……《合集》21538乙 25.辛亥……卜其至三牢,又二……《合集》21539 另據孫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癸酉卜:即祊上甲屯第13條卜辭:“癸酉卜:即宗屯。三”亦與“屯”連文,知“”、“”是一字,不同的是此將斧鉞形的“戌”換成了“戈”,象以戈斬奚頸之形,構形取義實同。 “”這個字形,下面所从的的確是“黑”字,孫文中認為是“天”,竊以為不正確,王文中認為“可能既非黑字亦非天字,而應該仍為奚字,故該字仍當隸作’字王貴民先生說:“屯爲純,純有全義,《儀禮·士昏禮》:‘腊一肫’,鄭注:‘肫或作純,純,全也,凡腊用全。’疏云:‘凡牲體則用以胖,不得全;其腊則左右體脅相配,共爲一體,故得名也。’《少牢饋食禮》:‘腊一純而鼎’,注云:‘一合升左右胖曰纯,纯,全也。’纯又有合二之义,《大射仪》:‘二算为纯’,注:‘純猶全也,耦陰陽也。’”4 關於“屯()”字,在卜辭中一是用為“春”,如“今屯(春)”(《前》4.6.6)、“屯(春)日”(《存》1.1479),二是用為卜骨的單位,讀為“純”,“一屯”即“一純”,也就是一幅或一對,獸胛骨有左右兩片,此兩片為“一屯(純)”,一片則稱“一(”或“一骨”5;三是用為犧牲名,多與“”字連文。饒宗頤先生把“”字隸定為“”,說: “卜辭云:‘貞:王多……’(《屯乙》三四四二甲骨),‘庚申,王……子二。’(《屯乙》六五七九甲背)、‘于甲戌,用;于來乙亥,用。’(《殷綴》三三三),由此數辭證之,知為牲名,舊釋‘屯’或‘包’均不可通。”認為當釋為“”,云“故契文牲名之,可以當之。他辭言‘豕’(如《南北》《師友》二·五七),此云‘’, 余釋為,是‘’為牲事甚明。”6 饒宗頤先生認為此處“”為牲名是對的,但是他認為“”不是“屯”字則非,說已見上。同時,他把“”字隸定為“”釋為“”竊意也不正確,甲骨文自有“”字,寫作“”,目前已為共識,所以“”字斷不得再釋為“”也。 “”所施的另一個對象是“”,這個字過去有釋為“宰”、“寇”、“隸”、“僕”等意見,姚孝遂先生認為:“字在卜辭為方國名,在被殷人俘獲后,或用為犧牲,或參加軍旅征伐,諸家所釋皆于辭義無證,存以待考。”7從卜辭來看,“”非方國名,而是一種被從敵國俘獲過來的人,身份比較低,所以除了被編成軍隊參加征伐外,還在祭祀時被用為犧牲,大約和奴隸的身份相似(關於此字擬另文討論之)。 關於“”字,前人也多有討論,如《甲骨文字詁林》第3189-3190頁所引諸家說: 葉玉森認為“字象索繋子或女之首,反攣其手,臨以斧鉞之形。疑即古文繋字。” 商承祚認為“疑奚字之異體”。 李棪認為:“當與‘伐’字同屬斫頭之法。奚字之形,象用手拘提俘虜辮髪,而‘’之形,則在奚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