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安全意识到行为习惯的养成 概述 习惯是什么?习惯是长期养成的行为和心理倾向,习惯就像我们每天要吃饭、睡觉、休息,早上起床要洗脸一样,从来不需要记起,永远也不会忘记,这就是习惯。 习惯成就人生,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则成就企业。要实现安全生产,很大程度取决于员工的安全素质和安全生产习惯。只有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养成安全生产的习惯,才能使员工自觉规范自己的安全行为,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目录 有安全意识=有安全行为习惯? 员工安全行为分析 从安全意识到行为习惯养成的途径 用科学管理来推动安全意识到行为习惯的培养 第一篇、提高安全意识是安全管理第一步 意识、态度、知识、技能是人养成行为习惯的几个重要方面,意识是基础,而基础的形成又依赖于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一、企业安全管理的最高成效—安全成为行为习惯 有这样一则寓言:从前有一个小和尚出家后,开始学剃头。老和尚先让他在冬瓜上练习,小和尚每次练习万剃头后,就将剃刀随手插在冬瓜上。后来在给老和尚剃头时,竟然也将剃刀随手插在了老和尚的头上。 二、有安全意识≠有安全行为习惯 安全意识指导安全行为,但是有安全意识未必有安全行为。安全意识只是促成安全行为的一个条件。 安全意识只有成为下意识的情况下,也就是成为行为习惯时,才会必然产生安全行为。 三、怎么样才能使意识成为下意识,成为行为习惯? 关键是学习,全面提高知识修养,充分认识安全的内涵,真正领悟生命的价值,发自内心深处的真爱生命,让安全在头脑里扎根开花,清楚不安全事故对事故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和给企业造成的巨大损失。同时还要坚持行动,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做起,从最容易忽视的事情做起,坚持不懈使之成为习惯。 第二篇、员工安全行为分析 个性与安全 导致人为失误的生理心理因素 1、个性与安全 激励:在能力不变的条件下,工作绩效的大小,取决于激励程度的高低。激励程度不断提高,工作绩效就会愈来愈大,激励程度降低,工作绩效也会随之下降。 重视能力的个体差异 人的能力和岗位职责要求相匹配。领导者在工作安排上应该因人而异,使人尽其才,去发挥和调动每个人的优势能力,避开非优势能力,使员工的能力和体力与岗位要求相匹配,这样才可以调动员工的劳动积极性,保证安全生产。 2、导致人为失误的生理心理因素 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对某人产生了厌恶、反感的情绪,产生你要我这样做,我偏那样做的思想。这种心态一旦带到生产工作中,那么安全生产将会无法保证。 从众心理 从众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 第三篇、从安全意识到行为习惯养成的途径 一、建立良好的企业安全管理机制 安全管理机制包括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教育机制、安全检查机制及安全考核奖惩机制等 1944年冬季,盟军完成了对德国的合围,法西斯德国败亡在即。德国百姓的生活陷入困境,食物短缺,燃料匮乏。由于德国地处中欧,冬季非常寒冷,缺乏燃料可能导致许多居民冻死;不得已,各地政府只得让市民上山砍树。德国人是这样砍树的,据战前留学德国的季羡林回忆:林业人员现在茫茫林海中搜寻,寻找老弱树或劣质树,找到后在上面画一个红圈。砍伐没有红圈的树,要受到处罚。问题是,谁来执行处罚?当时德国行政管理名存实亡,公务员尽数抽调到前线去了,市内找不到警察,全国几乎处于政权的真空。但直到战争结束,全德国没有发生过一起居民乱砍滥伐的事,他们全部忠实的执行了规定。时隔五十多年,季羡林老人提起这事仍感叹不已;德国人具备了无政府的条件却没有无政府的现象。 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能缺 有7个人组成了一个小团体共同生活,其中每个人都是平凡而平等的,没有什么凶险祸害之心,但不免自私自利。他们想用非暴力的方式,通过制定制度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要分食一锅粥,但没有称量用具和有刻度的容器。 方法一:拟定一个人负责分粥事宜。 很快大家就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最多,于是又换了一个人,还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腐败。 方法二: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这样等于承认了个人有为自己多分粥的权力,同时给与了每个人为自己多分的机会。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得饱而且有剩余,其余六天都忍饥挨饿。 这就是绝对权力导致了资源浪费。 方法三:大家选举一个信得过的人主持分粥,开始这品德尚属上乘的人还能基本公平,但不久他就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 方法四: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常提出多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分粥完毕时,粥早就凉了。 方法五: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