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输入阻抗(考虑沟道长度调制效应) 根据小信号模型计算可得: 若RD较大, 则共栅级的 输入阻抗大, 只有RD较小, 输入阻抗才 相对小。 59 5、输出阻抗(考虑沟道长度调制效应) 通过对小信号模型的计算可得 共栅极放大器具有较高的输出阻抗 60 2.4 共源共栅级放大器 61 共源共栅结构: 共源极和共栅级的级联(cascode结构),M1为输入器件,产生和Vin成正比的漏电流;M2为共源共栅器件,使电流流过RD。 1、共源共栅结构的偏置条件 保证M1、M2工作在饱和区的最小Vout等于M1和M2的过驱动电压之和(M2层叠在M1之上)。 62 2、输入输出特性(大信号分析) 1)Vin≤Vth1 , M1,M2截止。 Vout=VDD Vx≈Vb-Vth2 2)Vin Vth1,M1、M2饱和导通,Vout下降。 3)随着Vin增加,ID2增加,VGS2增加,Vx下降。 4)当Vin足够大,则: 若Vx下降到Vin-VTH1时,M1进入线性区; 若Vout下降到Vb-VTH2时,M2进入线性区。 63 3、小信号分析 (1)增益 因为输入器件的漏电流和共源共栅器件的漏电流相等, 因此,Av=-gm1RD(和共源级增益表达式一样)。 64 (2)输出阻抗 对小信号等效电路进行计算可得 可看成带 源极负反 馈的共源 级 共源共栅结构的输出阻抗很高,M2将M1的 输出阻抗提高了(gm2+gmb2)ro2倍。 65 对于右图所示的电路: Av=-GmRD M1、M2都工作在饱和区,则 提高输出阻抗可以提高增益!增益约为晶体管本征 增益的平方。 电流源阻抗近似无穷大 66 4、共源共栅放大器的应用 (1)作为恒定电流源 高的输出阻抗提供一个接近理想的电流源。但牺牲了电压余度。 采用PMOS共源共栅的NMOS共源共栅放大器 Vout,s=VDD-(Vod1+ Vod2+ Vod3+ Vod4) 67 (2)共源共栅结构的屏蔽特性 对于高输出阻抗,如果输出结点电压变化 △V,相应在共栅器件源端的电压很小。 共源共栅晶体管可“屏蔽”输入器件,使其不受输出结点电压的影响 68 5、折 叠 式 共 源 共 栅 折叠式共源共栅,小信号电流分别向上或向下“折叠”。 该结构的总偏置电流应比普通的共源共栅结构大,才能 获得与之相当的性能。 输入器件、共源共栅器件不是同一类型 给共源共栅两个器件提供偏置 69 折叠式共源共栅大信号特性 假设Vin从VDD→0 VinVDD-|Vthp|,M1截止,I1全流过M2 Vout=VDD-I1RD Vin≤VDD-|Vthp|, M1饱和导通 Vin继续下降,ID1趋向大于I1,但I1为电流源,所以M1进入线性区以使ID1=I1,此时 ID2=0,M2截止, Vout=VDD 70 折叠式共源共栅输出电阻 比套筒式共源共栅输出阻抗低 折叠式共源共栅的优势在于输入电压可以接近于电源的一端。 71 6、器件模型的选择 问题:如何选择一个足够精确的模型或表达式来反映放大器的特性? 一般性规则: 1. 将电路拆分成为许多熟悉的结构 2. 针对每一个子电路,用最简单的晶体管模型表示所有的管子 。如果器件的漏极接有高阻抗,则将r0加到模型中去。 3. 进行更精确的迭代,以考虑那些源或衬底没有交流接地的器件的体效应 72 4、对于偏置的计算,在第一步计算时忽略体效应和沟道调制效应是满足要求的,虽然存在一些误差,但有助于了解电路的基本特性。 5、电路仿真必不可少,但仍需分析,只有深入了解电路原理的工作,才能验证仿真的结果。 不要让计算机替你思考! 73 * 要提高增益,可以提高r0,过驱动电压及电流不变,同时增大M2的长宽可以获得较小的λ。代价是在输出结点上引入较大的电容。 长沟道器件可以产生高的电压增益。 △L/L=λVDS 27 对于给定漏电流,对于M1而言 若只增加L,则过驱动电压增加,则会限制输出摆幅。 gm1会减小。 实际应用中,对于M1,可以在增大L1的同时,W1可以保持不变,因为本征增益: λ比gm更依赖于L,因此增益仍随L的增加而增加。 如果只增加L而不等比例增加W,情况会如何? 28 对于M2而言,L2增加的同时,可以保持W2不变,可以提高增益,代价是增加|VDS2|来保证M2工作在饱和区,输出摆幅减小。 过驱动电压增加 29 2.1.4 以工作在线性区的MOS为负载的共源极 等效为一个线性电阻 工作在深线性区,栅压必须偏置在足够低的电平。 VSG足够大 30 缺点: Ron2对 的依赖。 优点: 消耗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