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平凡的世界》 生活的姿态 西安交通大学 钱学森班 董文波也许是我的视野不够开阔,当别人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涉猎西方文学时,我还在乡土和现实文学作品中徜徉。仿佛一个需要哺育的婴儿,仰望着母亲的微笑,始终不愿闭上这张饥渴的小嘴,也无心转过头看他人的挑逗。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孩子,那里满载着我的记忆,当我穿梭在高楼大厦中,才明白那是怎样无限广阔的天地。那里有广阔的生活、广阔的人和他们广阔的爱。所以我开始关注乡土文学,追随于张炜、韩少功、贾平凹;也喜欢从现实题材作品中,了解我们的社会,感受人生的价值,于是我开始慕名读起了路遥。读的第一本路遥的作品是《人生》,讲的是在七十年代末关于一个青年的故事。相似的朴素的情怀、写实的笔法、细致的心理描写、全面的人物分析和对主人翁满怀理解与关爱的笔触,让我后来在读《平凡的世界》时有了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正如书中所说:“社会是本大书。”路遥为这本大书也写了一部伟大的作品,这就是《平凡的世界》。也许由于厚厚的书对好多人来说过于浩繁,也许是现实主义的作品无法勾起人们渴望新鲜的胃口,在中国文学史上《平凡的世界》始终没有获得它应有的地位。正如著名评论家白烨所言:“当时,许多人的眼光都为那些新奇诡怪的东西所吸引,对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这样依然故我的长篇三部曲真不知该说些什么。”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对这部伟大作品是“时代的眼睛”的盛赞,并赞美路遥“正视严酷现实眼不眨,直书惨淡人生手不软,从而使作品以一种强劲、雄悍的大的力度达到了沉郁、幽邃的的大的深度。”我认为一个伟大的作家无需追寻读者,反之有鉴赏力的读者总会追寻伟大的作家和他伟大的作品。我很幸运地来到这片三秦大地,能够窥得秦人民风一二,也使我在欣赏起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陕西作家的作品来能产生更深的感触和共鸣。书中描写的是一个灰色的时代,七十年代中后期到八十年代前期,我不喜欢看那个年代的影视作品,因为它们总能是我感动到难以消释的悲哀。可是很奇怪,反映那个时期的文学(包括梁晓声等的知青文学)我却喜欢。因为文字呈现给我们的不仅是冷酷的现实和悲剧的命运,还有深沉的思考和作者的情怀。文字是最有形而丰富的艺术形式,点横之间,勾勒出的是一个丰满的世界和鲜活的平凡生命。孙少平和孙少安兄弟俩无疑是路遥最精心塑造的人物。这是两个不怕吃苦、积极奋斗的好青年,但却有着不同的观念和选择。孙少安因为家庭差距,放弃了青梅竹马的田润叶,选择了一个以前并不认识的姑娘。尽管润叶对他情深意重,但依然逾越不了他心中的沟壑,那是现实的沟壑,对现实的屈服。他可以有很多理由来拒绝,但却无法掩盖他与润叶从内心里两情相悦的现实,无法弥补他的妥协和逃避对润叶的人生造成的伤害。另一方面他又是个很有想法和上进的青年,在生产队当队长时就干得有声有色,还差一点搞起了分组包产,走在时代的前头。他敏锐地发现了政策机遇并抓住了它,在贤妻秀莲的支持下放手大干,赚到了第一桶金。虽然后来经受了巨大的挫折,但顽强的他在家人的支持下渡过了困境。他有着很传统也很强烈的家庭观念,作为家里的长子,主动放弃学业担负起家庭的重担,并且在生活宽裕后坚持不分家,将家里的责任尽可能的担在自己身上。然而“我们”的少安最后竟遭到了妻子患绝症的打击,不得不令人伤心……相比于保守的少安,上完高中的少平无疑显得更有不屈的抗争精神,这也得益于他的哥哥在家中为他做好了后盾,承担了家里的责任。他独自一人来到黄原打工,我本以为他曾读过书会做些轻巧的工作,没想到他却做起了又苦又颠沛的散工,这就是生活,没有我们想象的那般轻松和顺利。可是看到他在又脏又暗的被窝里还坚持读书,让我感受到了一颗不屈的心和蓬勃的希望。很可惜的是他一直没能如我所愿的找到一份文职哪怕是非体力的工作。他能依赖生存的竟不能是丰满的思想和知识,却只能是粗糙的不需要文化滋养的双手。甚至为了得到非农业的待遇,摆脱世代在黄土地上贫穷劳苦的命运,他宁愿到铜城挖煤。来到偏远的铜城他不仅不嫌苦累反而珍惜这个机会,积极表现,后来还当上了班长。好人总有好报,他遇到了好心的书记一家人,也遇到了善良的师傅一家,这让他在孤独中感受到了温暖。户籍改革的今日,我已经无法体会他曾有的那份冲破枷锁的渴望,可是城乡之间的差距一直都在,矛盾从来没有消失,不过是正在慢慢换成另外一副面孔。写到这里,我还没有提及“我们”少平的爱情,我该怎么提它呢?一想起可爱美丽的田晓霞就那样离开了少平,离开了这个世界,我就忍不住地难过。当读到晓霞去世的部分时,我还以为是失踪,可是发现她真的找不到了,我终于沉不住气,把这段内容看了好几遍,直到确认一点希望也没有了。我尝试着去接受,可是感觉却还是那么难过,我无法想象换做我是少平,我将如何面对,又是怎样坚强的心能走出阴影顽强的继续活下去。我一直羡慕着他们的爱情,幸福着他们的幸福,可是生活却为何如此残酷,为何如此轻易地就夺去了一个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