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第五章 大气质量与大气污染 本章思考题 导致酸雨、温室效应以及臭氧层破坏的原因以及它们的危害 粒状污染物(如烟、尘、雾等) 天然过程排放颗粒物主要有火山爆发的烟气、岩石风化的灰尘、宇宙降尘、海浪飞逸的盐粒、各种微生物、细菌、植物的花粉等,约占大气颗粒物总量的89%。由燃料燃烧、开矿、选矿或固体物质的粉碎加工(磨面粉、制水泥等)、火药爆炸、农药喷洒等人工排放约占颗粒物总量的11%。人为排放集中在人类活动的场所如厂矿、城市等,它增加了人类周围环境的大气负担。 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危害 气态污染物 (1)含硫化合物 SO2、SO3和H2S等。 (2)含氮化合物 NO、NO2、NH3等。 (3)碳氧化合物 CO和CO2。 (4)碳氢化合物 有机废气,如烃、醇、酯、胺等 。 (5)卤素化合物 含氯和含氟化合物,如HCl、HF、SiF4等。 大气污染物及主要来源 气态污染物及其危害 1.碳氧化物 一氧化碳 ——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当人们吸入CO时,它与血红蛋白结合。 ——是城市大气中数量最多的污染物,碳氢化合物燃烧不完全是CO的主要来源,如汽车排放尾气。其主要危害在于能参与光化学烟雾的形成,以及造成全球的环境问题。 二氧化碳 ——含碳物质完全燃烧的产物,也是动物呼吸排出的废气。它本身无毒,对人体无害,但其含量>8%时会令人窒息。近年来研究发现,现代大气中的CO2的浓度不断上升引起地球气候变化,这个问题称之为“温室效应”。所以联合国环境决策署决议将CO2列为危害全球的6种化学品之一。 防治措施 ——目前对CO的局部排放源的控制措施主要集中在汽车方面。如使用排气的催化反应器,加入过量空气使CO氧化成CO2。 2.硫的氧化物(SO2或SO3 ) SO2 ——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它能刺激眼睛,损伤呼吸器官,引起呼吸道疾病。特别是SO2与大气中的尘粒、水分形成气溶胶颗粒时,这三者的协同作用对人的危害更大。这种污染称为伦敦型烟雾或叫硫酸烟雾。 SO2的腐蚀性很大,能导致皮革强度降低,建筑材料变色,塑像及艺术品毁坏。在与植物接触时,会杀死叶组织,引起叶子脱色变黄,农作物产量下降。另外, SO2在大气中含量过高是形成酸雨污染的重要因素。 防治措施 ——大气中的SO2主要通过降水清除或氧化成硫酸盐微粒后再干沉降或降雨去除。除此之外,土壤的微生物降解、化学反应、植被和水体的表面吸收等都是去除SO2的途径。 3.氮氧化合物(NO、NO2 ) 来源 ——人为排放主要来源于矿物燃料的燃烧过程(包括汽车及一切内燃机的排放)、生产硝酸工厂排放的尾气。氮氧化物浓度高的气体呈棕黄色,从工厂烟囱排出来的氮氧化物气体称之为黄龙。 影响 ——对人类的影响 当空气中的NO2含量达150mL/m3时,对人的呼吸器官有强烈的刺激,3~8小时会发生肺水肿,可能引起致命的危险。 ——对森林和作物生长的影响 NOX通过叶表面的气孔进入植物活体组织后,干扰了酶的作用,阻碍了各种代谢机能;有毒物质在植物内还会进一步分解或参与合成过程,产生新的有害物质,侵害机体内的细胞和组织,使其坏死。 ——NOX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之一。酸雨可以破坏作物的根系统的营养循环;与臭氧结合损害树的细胞膜,破坏光合作用;酸雾还会降低树木的抗严寒和干燥的能力。 ——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引起“温室效应”,使地球气温上升1.5~4.5℃,造成全球性气候反常。 4.碳氢化合物 人为排放源 ——汽油燃烧(38.5%)、焚烧(28.3%)、溶剂蒸发(11.3%)、石油蒸发和运输消耗(8.8%)、提炼废物(7.1%)。美国排放碳氢化合物占总产量的比例高达34%,其中半数以上来自交通运输。汽车排放的碳氢化合物主要有两类:烃类,如甲烷、乙烯、乙炔、丙烯、丁烷等;醛类,如甲醛、乙醛、丙醛、丙烯醛和苯甲醛等。此外还有少量芳烃和微量多环芳烃致癌物。 危害 ——一般碳氢化合物对人的毒性不大,主要是醛类物质具有刺激性。对大气的最大影响是碳氢化合物在空气中反应形成危害较大的二次污染物,如光化学烟雾。 防治措施 ——碳氢化合物从大气中去除的途径主要有土壤微生物活动,植被的化学反应、吸收和消化,对流层和平流层化学反应,以及向颗粒物转化等。 二次污染物 ① 硫酸烟雾(伦敦型烟雾) ② 光化学烟雾(洛杉矶型烟雾) * 一次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 光化学烟雾 硫酸烟雾 第二节 大气污染 * 第二节 大气污染 * 四、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发生量 污染源 燃料燃烧(生活污染):烧饭、取暖、沐浴 工业生产过程:火力发电厂、钢铁厂、化工厂及水泥厂 交通运输(移动污染):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