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考历史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二中国现代史主题十三科技、教育、文化与社会生活课件.ppt

2016中考历史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二中国现代史主题十三科技、教育、文化与社会生活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中考历史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二中国现代史主题十三科技、教育、文化与社会生活课件

*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二 中国现代史 主题十三 科技、教育、文化与 社会生活 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 1964年10月 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 1973年 1986年提出“863计划” 1990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2003年第一艘载人飞船顺利升空 2008年 成功举办第29届奥运会 首次举办亚运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 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阶段特征 我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走向成熟阶段。在科技上“籼型杂交水稻”的发明,解决了人们对粮食的大量需求;文化教育方面,现代化的教育方式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体育方面,我国群众性体育运动广泛开展,取得了显著成就,赢得了世界的瞩目。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考点梳理 考点1 “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和“863计划”[’15年23题(2)(3)] 1. “两弹一星” 含义:“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原子弹:(1)概况:1964年10月16日,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人物:邓稼先;(3)意义: 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提高了 我国的国际地位;打破了帝国主 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是“863计划”提出30周年) 第一颗原子 弹爆炸成功 导弹:概况:1964年6月,我国设计 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在西北地区飞行 试验获得成功;1966年10月,装有 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验成 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人造地球卫星:(1)概况:1970年, 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 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 号;(2)意义:我国成为继苏 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 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 的国家。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东方红1号”卫星 “东风五号”战略导弹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精神。 “神舟”系列飞船和天宫探月计划:(1)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2)2003年10月,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并顺利返回地面,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3)2005年,我国成功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4)2013年,我国成功发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5)2013年6月1日,“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完成自动交会对接;“东风五号”战略导弹(6)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成功实施软着陆,降落相机传回图像。 “两弹一星”精神: 2.籼型杂交水稻 时间:1973年。 人物:袁隆平。 概况:袁隆平从20世纪60年代起进行水稻良种的培育,经多 次杂交试验和筛选,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了 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在田间观察水稻这项新技术在国 际上居于领先地位,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 “东方魔稻”。袁隆平在实践中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 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 水稻之父”。2000年袁隆平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意义:这种高产水稻,不仅给中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而且 惠及世界,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贡献。 袁隆平在田间观察水稻 3.“863计划” [’13年11题] 背景:(1)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世界开始了一场前所未 有的新技术革命;(2)世界各国把抢占科技前沿目标、 发展高科技作为进入21世纪的决定性因素;(3)面对世 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国应不甘落后,从现在抓起,用 力所能及的资金和人力跟踪新技术的发展进程。 经过:1986年3月,王淦昌、王大珩、杨嘉墀、陈芳允四位 老科学家联合向中共中央建议: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 战,中国应该不甘落后,要从现在就抓起,用力所能及的 资金和人力跟踪新技术的发展进程。邓小平非常重视,立 刻做了批示。 名称由来:因为四位老科学家的建议和邓小平指示都是在 1986年3月作出的,所以这一个计划被称为“863计划”,后 经100多位科学家对计划进行了反复论证,形成了《863计 划纲要》。研究领域: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 术、激光技术、自动化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