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全国)14。右图是伽利略1604年做斜面实验时的一页手稿照片,照片左上角的三列数据如下表。表中第二列是时间,第三列是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第一列是伽利略在分析实验数据时添加的。根据表中的数据,伽利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物体具有惯性 B.斜面倾角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无关 C.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D.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成正比 1 1 32 4 2 130 9 3 298 16 4 526 25 5 824 36 6 1192 49 7 1600 64 8 2104 (2014全国卷)14在法拉第时代,下列验证“由磁产生电”设想的实验中,能观察到感应电流的是 A.将绕在磁铁上的线圈与电流表组成一闭合回路,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B.在一通电线圈旁放置一连有电流表的线圈,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C.将一房间内的线圈两端与相邻房间的电流表相连。往线圈中插入条形磁铁后,再到相邻房间去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D.绕在同一铁环上的两个线圈,分别接电源和电流表,在给线圈通电或断电的瞬间,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2015全国)19。1824年,法国科学家阿拉果完成了著名的“圆盘实验”。实验中将一铜圆盘水平放置,在其中心正上方用柔软细线悬挂一枚可以自由旋转的磁针,如图所示。实验中发现,当圆盘在磁针的磁场中绕过圆盘中心的竖直轴旋转时,磁针也随着一起转动起来,但略有滞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圆盘上产生了感应电动势 B.圆盘内的涡电流产生的磁场导致磁针转动 C.在圆盘转动的过程中,磁针的磁场穿过整个圆盘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 D.圆盘中的自由电子随圆盘一起运动形成电流,此电流产生的磁场导致磁针转动 (2016全国)15.现代质谱仪可用来分析比质子重很多倍的离子,其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加速电压恒定。质子在入口处从静止开始被加速电场加速,经匀强磁场偏转后从出口离开磁场。若某种一价正离子在入口处从静止开始被同一加速电场加速,为使它经匀强磁场偏转后仍从同一出口离开磁场,需将磁感应强度增加到原来的12倍。此离子和质子的质量比约为( ) A. 11 B. 12 C. 121 D. 144 以“质谱仪”为例 质谱仪是什么…… 质谱仪的作用…… 质谱仪的结构…… 质谱仪的工作原理…… 这样处理没有没有任何的铺垫,学生还是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这个知识?也会反感这种类似死记硬背的方法? 建议:结合一些生活分类的常识引出问题——为什么要学质谱仪,迁移知识,启发思考 如果要将这盘水果进行分类,我们可以通过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区分 如果要将这一堆正负电荷共分开来。从形状、颜色、大小等普通方式来区分吗? 农民在将稻谷里的泥沙剔出来。通过煽风来将尘土从谷中分离出来。 农民在生产实践中发明了更合理、方便的分离方法——“风车” 风车的工作原理:用“风车”筛选稻谷时,在同一风力作用下,精谷和瘪(biě)谷都从洞口水平飞出,结果精谷和瘪谷落地点不同,自然分开。尘土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分离。 启示:可否用类似的方法来分离电荷呢? ——在同一作用力下,将不同重量的电荷区分出来。 已有知识:(1)电场的最基本特性是对电荷有力的作用。 (2)磁场的最基本特性是对运动电荷有力的作用。 方案1、3明显要比方案2简单(测量的参量少)但都需测量粒子的速率。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并利用这些已知知识制造一个方便仪器来分离带电粒子? 设带电粒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q,从容器下方的小孔S飘入电势差为U的加速电场,其初速度几乎为零,然后经过S1沿着与磁场垂直的方向进入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最后打到照相底片P上。 这样通过生活实例对比迁移的教学处理是智慧型的。 通过讲风车工作原理,启发学生,从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受力作用的情况下,分离电荷,加深对电磁场知识的理解又掌握了质谱仪的原理。 备考建议 要重视挖掘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素材 2015年天津卷,以唐人张志和在《玄真子?涛之灵》中写道:“雨色映日而为虹”为背景, 2015年江苏卷以《春秋纬·考异邮》中的诗句为背景,也有类似的考查。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见投篮的最终目标并不是篮球轨迹的最高点也就是利用斜抛的内容,引导学生物理学习行动,不能仅仅定位到自己真的想要分数,行动高于目标才有完美的机会!?孔子教育学生的原文为:“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或者说物理的目标,是不是分成:最低目标、最想要的目标、最高目标。? 从教材中选取合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售后服务体系、流程及售后保障措施.docx VIP
- 北师版初中心理健康七年级全一册第一课翻开新的一页开启新学期课.pptx VIP
- 注塑生产排程月计划(ASDJS)自动排程.xls VIP
- QCT484-1999 汽车油漆涂层.pdf VIP
- 《影视后期合成》教案全套项目1--11 初识After Effects--渲染输出.docx VIP
- SAP物料分类账操作详解(S4系统).doc VIP
-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用五入法试商的除法》PPT课件.pptx VIP
- 云南硅pu篮球场施工方案.docx VIP
- 学生牛奶糕点配送项目供货保障措施方案.docx VIP
- 课件中国现代文学史下.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