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煤直接液化导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思考题 1、归纳总结煤直接液化反应的机理; 2、综述煤直接液化催化剂研究进展; 3、列表归纳整理不同煤直接液化工艺技术的优缺点。 将煤样、溶剂和催化剂加入高压釜中,先通三次氮,再通三次氢气赶尽空气后密封高压釜。在不断搅拌下加热,达到反应温度后反应1h,冷却,取出液化产品过滤,将得到的滤饼干燥后,经环己烷萃取得到油类物质,经苯萃取得沥青烯,再经四氢呋喃萃取得前沥青烯,最后剩余物质是未转化固体残渣部分. 原料煤的液化油产率 : 沥青烯产率 : 前沥青烯产率 : 残渣产率 : WCdaf——干燥无灰基煤质量(g) Woil——液化油质量(g) WA——沥青烯质量(g) Wp——前沥青烯质量(g) WR——残渣质量(g) 催化剂:铁、钴、镍、锌、铬化合物 分散载体:氧化硅、氧化铝 主要影响因素 原料煤 :煤种是主要影响因素。煤种-----所需的温度、压力和氢气量以及其液化产物的收率-----在煤的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和煤岩显微组分含量分析的水平上。 通常要求挥发分大于30%。 灰分一般小于10%--------灰分过高进入反应器后将降低液化效率;产生设备磨损等问题。 H/C是重要的指标---越大,液化所需的氢气量也就越小;越小,越有利于氢向煤中转移,其转化率越大:例外:日本学者津久绎和桥本研究指出:神木上弯煤虽然H/C较低,却有良好的液化特性-----煤种内部的分子结构形式和组成成分相关。 供氢溶剂 作用: 与煤配成煤浆,便于煤的输送和加压。同时溶剂可以有效地分散煤粒子、催化剂和液化反应生成的热产物,有利于改善多相催化液化反应体系的动力学过程。 溶解煤,防止煤热解产生的自由基碎片缩聚。 溶解部分氢气,作为反应体系中活性氢的传递介质;或者通过供氢溶剂的脱氢反应过程,可以提供煤液化需要的活性氢原子。 在有催化剂时,促使催化剂分散和萃取出在催化剂表面上强吸附的毒物。 操作条件 反应温度:煤液化反应对反应温度最敏感。这是因为一方面温度增加后,氢气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增加,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反应速度随着温度的增加呈指数增加; 反应压力:理论上压力越高对反应越有利,大量试验研究证明煤液化反应速率与氢分压的一次方成正比,但压力的增加会增加系统的技术难度和危险性,增加能耗,降低生产的经济性,因此要权衡利弊综合考虑。 反应时间:反应时间直接影响液化效率。 6.4 煤直接液化催化剂 催化剂种类:通常按其成本和使用方法的不同,分为廉价可弃型和高价可再生型催化剂。 廉价可弃型:廉价可弃型催化剂在直接液化过程中与煤一起进入反应系统,并随反应产物排出,经过分离和净化过程后存在于残渣中。 含有硫化铁或氧化铁的矿物或冶金废渣,如天然黄铁矿(FeS2)、高炉飞灰(Fe2O3)等。 1913年,Bergius首先使用了铁系催化剂进行煤液化的研究,其所使用的是从铝厂得到的赤泥(主要含氧化铁、氧化铝及少量氧化钛)。 铁系可弃型催化剂常用于煤的一段加氢液化反应中,反应完后不予回收。 高价可再生催化剂:催化活性一般好于廉价可弃型催化剂,但其价格昂贵,故需要反复使用。 通常是石油工业中常用的加氢催化剂,多以多孔氧化铝或分子筛为载体,主要活性成分为NiO、MoO3、CoO和WO3。 在运行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增加,催化剂的活性会逐渐下降,所以必须设有专门的加入和排出装置以更新催化剂,对于直接液化的高温高压反应系统,这无疑会增加系统的技术难度和成本。 金属硫化物的催化活性高于其他金属化合物---无论是铁系催化剂还是铝系催化剂,在进入系统前,最好转化为硫化态形式。同时为了在反应时维持催化剂活性,高压氢气中必须保持一定的硫化氢浓度,以防止硫化态催化剂被氢气还原成金属态。同理不难理解高硫煤对于直接液化是有利的。 6.5 直接液化用反应器 煤直接液化反应器要求用能耐高温(470℃)、耐氢腐蚀、耐高压的容器,主要有3种类型: 一是圆筒式或管式反应器; 二是流化床反应器; 三是全返混浆态反应器。 按结构形式的不同,直接液化反应器可分为: 冷壁式 热壁式。 冷壁式反应器是在耐压筒体的内部有隔热保温材料,保温材料内侧是耐高温、耐硫化氢腐蚀的不锈钢内胆,但它不耐压,所以在反应器操作时保温材料夹层内必须充惰性气体至操作压力。 冷壁式反应器的耐压壳体材料一般采用高强度锰钢。 热壁式反应器的隔热保温材料在耐高压筒体的外侧,所以实际操作时反应器筒体壁处于高温下。 热壁式反应器因耐压筒体处在较高温度下,筒体材料必须采用特殊的合金钢,内壁再堆焊一层耐硫化氢腐蚀的不锈钢。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已研制成功热壁反应器,现在大型石油加氢装置上使用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