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设计原理概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场地设计原理概要

场地设计 (3)地貌符号——等高线: 等高线:是将地面上高程相等的各相邻点在地形图上按比例连接而形成的闭合曲线,用以表达地貌的形态。 等高线还可以详细分为: 首曲线——基本等高线 计曲线——加粗等高线, 每隔四条基本等高线加粗一条; 间曲线——半距等高线; 助曲线——1/4等高线。 等高距——地形图上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h) 地形图上等高距的选择与比例尺、地面坡度有关: 等高线平距(D): 地形图上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等高线的疏密反映地面坡度的缓与陡。 在同一幅地形图上: 等高线平距愈大地面坡度愈小; 平距愈小坡度愈大; 平局相等坡度相同。 等高线的特性 1、等高性——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高程相等,但高程相等的点不一定在同一条等高线上。 2、闭合性 ——等高线必定是闭合曲线,如不在本图幅内闭合,则必在图外闭合。 3、非交性 —— 除在悬崖或绝壁处外,等高线不能相交或重合。 4、密陡稀缓性 ——在同一幅地形图中,等高线愈密表示地面坡度愈陡,反之坡度愈平缓。 5、凸脊凹谷性——等高线向低的一侧突出则表示山脊,向高的一侧凹进则表示山谷; 6、正交性——山脊和山谷处等高线与山脊线和山谷线正交。 7、对称性 ——高程相同的等高线在山脊线、山谷线的两侧以相同的数目对称出现。 (4)高程与坐标 高程——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千锤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简称高程或海拔。 中国以青岛港验潮站长期观测资料推算出的黄海平均海面作为水准基面——零高程面。 独立平面直角坐标 当测量区域较小(R≤10km)时,大地水准面可近似认为是平面 南北向为纵轴(X轴),向北为正; 东西向为横轴(Y轴),向东为正 地形图的应用 (1)地形图的识读 (2)地形图的基本应用 (3)地形图在场地设计中的基本应用 地形对场地设计的影响 (1)影响场地的功能布局、平面布置和空间形态 (2)地形是场地设计有关工作的基本依据 (3)地面坡度对场地设计与建设有着多方面的影响 (4)地形条件直接影响建筑的布置 (5)地形条件影响场地的气候 2.气候条件 太阳辐射——日照 (1)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 (2)日照标准 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风象 (1)风玫瑰图 (2)污染系数 (3)污染源的下风向原则 (4)风象对场地建筑与道路布置的影响 气温 降水 风象 风向:风吹来的方向。 某一时期(一月、一年、数年)内,一方向来风的次数占同期观测风象发生总次数的百分比,称为该方位的风向频率。 将各个方位的风向频率按比例绘制在风向坐标图上,形成的封闭折线就是风向频率玫瑰图。 线段最长方向的频率最大,称为主导风向,或称盛行风向。 风玫瑰图常用8,16,32方向表示。 为表达不同季节或时间的风向分布情况,分别绘制冬季(12-2月,细实线表示)或夏季(6-8月,虚线表示)的风向玫瑰图。 风速: 风速常用米/秒表示,风速的快慢决定了风力的大小,风速越快风力就越大。 将各个方位的平均风速按一定比例绘制在方向坐标图上,形成的封闭折线即平均风速(玫瑰)图。 污染系数=风向频率/平均风速 污染源布置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风象 通风与建筑朝向: 建筑应朝向当地夏季主导风向布置,以增强自然通风的效果。 借助当地风玫瑰图所示的主导风向来考虑建筑朝向防寒地区要避开冬季的主导风向。 借助所在地段的地形条件,环境条件和建筑组群布置,局部地区的风向会发生变化形成局地风;建筑布局应有利于夏季获得良好的自然通风,并防止冬季寒冷地区和多沙暴地区风害的侵袭。 高层建筑的布局,应避免形成高压风带和风口。 影响建筑朝向的其他因素 道路走向:沿东西向道路布置南北向建筑比较理想。 优美的风景景观或某些方位林带可遮阴,山峰可阻寒。 山区或地形变化复杂地区,建筑朝向要适应等高线的变化(为减少土方工程量并便于施工)。 注意:布置建筑的朝向时,要根据场地的具体情况,从全局出发,不单纯追求某一朝向而忽视全局的处理。 建筑通风 炎热地区夏季需要加强建筑的自然通风,潮湿地区良好的自然通风可从使室内空气干燥,而寒冷地区则需冬季防风、防寒。 自然通风是借助于风压或热压的作用使空气流动,并获得室内外空气的交换;其中风压是主要风源。 建筑组群的自然通风与建筑的间距、排列组合方式以及迎风方位(即风向对组群的入射角)等有关: 当间距相同时,在风向入射角由0?-60 ?依次增大时,各排建筑窗口的相对风速也相应增大。 一般建筑间距越大对通风越有利,但在风向入射角为0时,间距的大小对通风的影响并不显著。当间距较小时,不同风向入射角对通风的差别甚小。 选择合适的建筑朝向,使夏季主导风向保持有利的入射角,有利于保证风路畅通 日照间距 地质 地质——地震 地震震级:用以衡量地震发生时震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