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概要.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孔肯雅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概要

基孔肯雅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妇幼保健院 定义 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CHIKF)是一种因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导致以发热、关节痛/关节炎、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叮咬传播。该病虽然病死率很低,但在蚊媒密度较高地区易形成大规模爆发和流行。 为指导各地进一步做好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在卫生部2008年印发的?基孔肯雅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基础上,制定本技术指南。 一、疾病概述 (一)病原学 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F),属于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病毒直径约60~70nm,有包膜。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长度约为11~12kb;有一个血清型,可分三个基因型,即西非型、中-东-南非洲型和亚洲型。病毒可在Vero、C6/36、BHK-21和HeLa等细胞中培养繁殖并产生病变。病毒不耐酸、不耐热,56摄氏度30分钟即可灭活,70%乙醇、1%次氯酸钠、脂溶剂、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及紫外照射均可杀灭病毒。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 患者、隐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非人灵长类动物是本病的宿主(各类猕猴)。 2、传播途径 本病主要通过媒介伊蚊叮咬传播。 3、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4、传播媒介。 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与埃及伊蚊要孳生在较为洁净的容器积水中,一般在白天叮咬人,活动高峰在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 伊蚊在叮咬病毒血症期的人或动物后,病毒在蚊虫体内繁殖并到达唾液腺内增值,经2至10天的外潜伏期再传播病毒。蚊体内的病毒可存活较长时间,甚至终生带毒。 (二)流行病学 5、传染期 患者在发病当天至7天具有传染性。 6、地理分布 基孔肯雅热的地理分布与媒介伊蚊的地理分布相关,在非洲次撒哈拉地区、东南亚地区、印度洋沿岸及岛屿、西太平洋地区的热带或亚热带区域呈地方性流行。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近年来非洲及东南亚地区常发生基孔肯雅热的爆发和流行。2006年,马尔代夫、毛里求斯、马达加斯加、塞舌尔、法属留尼汪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以及印度等国家和地区曾报道基孔肯雅热暴发疫情,其中,法属留尼汪岛的发病数高达27万人,约占当地人口的40%;印度当年报告的疑似病例超过139万,部分地区的发病率超过45%.2008~2009年,泰国、新加坡、印度、马来西亚报告了基孔肯雅热疫情;2010年,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中国均有基孔肯雅热疫情报告。法国和美国等非流行国家不断发现输入性病例。 7、发病季节特点 发病季节与当地的媒介伊蚊季节消长有关。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基孔肯雅热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三)主要临床表现 潜伏期1至12天,通常3至7天。 发热、关节痛/关节炎、皮疹是本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主要症状有急起高热、关节痛、关节肿胀、斑丘疹,可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纳差、腹痛等消化道症状,畏光,结膜充血或出血症状。急性症状一般持续5至7天。皮疹常见于面部或四肢伸展侧。关节痛常表现为游走性疼痛,可累计多个关节,以侵犯小关节(如指关节)多见;关节痛常伴随发热症状出现,可持续数天或数月。部分病人可表现为持续性关节疼痛。少数患者可出现出血、脑炎、脊髓炎等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 二、疫情分类与防控区域划定 (一)输入性病例 指发病前12天内到过有基孔肯雅热流行的国家地区的病例。 (二)本地感染病例 指发病前12天内未离开过本地区(以县区为单位),或未到过有基孔肯雅热流行的国家地区的病例。 (三)疫点 疫点是指基孔肯雅热病人及隐性感染者活动区域中,能够造成周围人群感染的区域范围。通常以感染者住所或与其相邻的若干户、感染者的工作地点等活动场所为中心,根据蚊煤活动范围划定半径100米之内的空间范围,通常作为疫情处置的核心区。一例感染者可划定多个疫点。 二、疫情分类与防控区域划定 (四)预警区 预警区是指当发生基孔肯雅热疫情时,根据基孔肯雅热病人、隐性感染者和蚊煤等感染源或媒介活动情况,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划定的可能存在疫情扩散风险的区域。通常以核心区周围的半径500米区域作为疫情处置的预警区。农村一般以疫点周围自然村、屯,必要时或以行政村甚至乡、镇划为预警区。在城市一般以疫点周围若干街巷、居委会或街道划为预警区。 三、发现与报告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发热、关节痛和/或皮疹的患者,应详细了解患者的流行病学史(旅游史或周围人群发病情况),考虑本病的诊断,及时采样送检。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基孔肯雅热疑似、临床诊断或确定病例时,要于24小时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