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架构网络存储.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太网架构网络存储.doc

以太网架构网络存储 在高清数字化、网络化系统建设中的应用 南京广播电视集团 林卫 【摘要】 本文从电视台高清数字化、网络化系统的建设需求出发,分析了当前存储的多种架构的技术特性,提出了充分利用以太网架构高性价比的特点,加上带宽优化及功能叠加来构建广电数字化、网络化系统的存储环境,为今后电视台此类业务系统的建设提供更经济可靠的存储方案。 【关键词】 高清 数字化、网络化 NAS 集群存储 以太网架构存储 稳定流 如果问在,存储系统。一方面集中存储来,制作效率最为基础的保障。 经过年的快速发展,存储在技术上呈现,架构也。对,性价比。存储文件系统分类接口方式进行分类。直连架构存储 这种直连存储的需求来源于站点的存储空间不足以及本地硬盘性能的不足,导致需要外挂一个存储空间来扩展容量和性能。其物理链路可包含SCSI、FC、Infiniband、Thunderbolt、USB等多种方式光纤网架构网络存储 以FC SAN交换机为连接方式,站点配置FC的HBA卡,通过以网络作为基础数据交换通道,存储和站点通过以太网交换机进行连,存储体系NAS方式,集群方式,都内建了文件系统。在光纤网和以太网两种组网架构中进行分析和选择。高清网存储性能要求 高清制作网存储性能的要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清非编站点的性能,二是所有站点聚合的性能要求。 站点*10=500MB/s,,在性能的要求上,站点能支持MB以上,6GB的稳定流带宽。从物理,FC SAN架构,目前的HBA卡主流6GB的稳定带宽需求。 Record size:10MB File size:1000MB 测试设备 Result1 Result2 平均值 站点-01(Read) 63 89 76 站点-02(Read) 80 66 73 站点-03(Read) 64 72 68 站点-04(Read) 106 106 106 站点-05(Read) 58 59 58.5 站点-06(Read) 95 58 76.5 站点-07(Write) 89 86.5 87.75 站点-08(Write) 86 88 87 站点-09(Write) 87.5 86.5 87 站点-10(Write) 82 87 84.5 站点-11(Write) 83.5 92 87.75 总计 894MB/S 890MB/S 892MB/S 测试对象为一套四节点以太网集群存储,采用2备1部署,每节点提供1个万兆以太网口接入,每节点16块3T SATA盘。用27台站点进行测试,前12个站点采用万兆接入,在实际环境中,由于受到级连的二级交换机总的出口带宽的限制,性能无法跑满。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四节点以太网集群存储读写测试结果 SANergy软件集群系统Read、Write、Read/Write性能测试(MB/S) Record size:10MB File size:1000MB 测试设备 全读测试 混合读写测试 全写测试 站点-01 124 write-154 73 站点-02 209 write-129 77 站点-03 122 write-180 70 站点-04 129 write-187 88 站点-05 156 write-251 55 站点-06 110 write-101 52 站点-07 132 write-93 49 站点-08 145 282 82 站点-09 149 143 50 站点-10 126 267 51 站点-11 137 116 96 站点-12 123 252 51 站点-13 67 54 55 站点-14 66 42 52 站点-15 54 50 52 站点-16 76 53 72 站点-17 46 37 74 站点-18 61 58 90 站点-19 79 34 77 站点-20 54 26 55 站点-21 54 58 49 站点-22 46 69 50 站点-23 72 34 51 站点-24 64 55 84 站点-25 66 29 87 站点-26 58 88 57 站点-27 60 54 52 总计 2585MB/S 2896MB/S 1751MB/S 从上面两个测试结果可以看出,随着以太网性能的极速提升,性能已经不是选择关键了,更多稳定流、价维复杂度。 FC 存储架构在带来稳定流的同时,也对整个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带来一些不足: 系统建设涉及光纤网络、光交换设备(主机HBA卡、光纤交换机)、FC存储本身、文件管理系统以及用于信息交换的IP网络,因此在建设时会增加许多成本,这无疑使得整个系统的总体拥有成本(TCO)变的非常高。一般来说采用FC存储架构的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