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课改下创设生活化的物理课堂尝试.doc
新课改下创设生活化的物理课堂尝试
——公开课《简谐运动》的教学实践
王怡秋qsyr_791017@163.com
江苏省沙溪高级中学 215421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物理课的学习中要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笔者所教学的 《简谐运动》尝试着让物理知识来源生活,又回归生活。从创设生活情境引入课题,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建模,并利用生活素材进行实验探究,最后得到验弹簧振子的位移-时间图像,巧妙地突破了难点,最后在合作实验中进行知识的巩固提升。
关键词:情境 物理建模 生活素材 探究 巩固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物理课的学习中不仅需要学到物理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熏陶,而且需要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打下基础。
为此,我们要积极的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笔者所教学的 《简谐运动》的教学设计正是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做的,开始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例引入,然后按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路,帮助建立起物理模型,通过学生观察现象、拍频闪照片、读出数据、画出弹簧振子的位移—时间图像,让学生在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巧妙地突破难点和重点,最后的合作游戏是对该知识的巩固和升华,起到了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具体如下:
一、在新课导入时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物理知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日趋广泛。物理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们应把生活知识与物理课堂巧妙结合。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把生活中低层次的原始经验、素材经分析、加工,变为高层次组织活动,去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获得情感体验,提升素养和品质。……
学生实验:1、轻拉钩码,观察竖直方向弹簧下钩码的运动
2、手压钢尺一端,轻压另一端,观察钢尺的运动
教师:这些物体的运动各不相同:运动轨迹是直线的、曲线的;运动方向水平的、竖直的;物体各部分运动情况相同的、不同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征?? ——物体原来静止状态时所处的位置。
得出机械振动的定义:物体在平衡位置两侧所做的往复运动,就叫做机械振动.通常简称振动。
教师:你能再举些例子吗?
多媒体展示:
汶川地震时大地的剧烈振动;在弹簧下端挂一个小球,拉一下小球小球所做的运动;水中浮标的上下浮动;树梢在微风中的摆动;飞鸟的翅膀的振动……这样一来,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对实际问题进行科学抽象的处理,培养学生的物理建模能力
物理学所分析的、研究的实际问题往往很复杂,为了便于分析与研究,我们常常采用“简化”的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科学抽象的处理,用一种能反映原物本质特性的理想物质(过程)或假想结构,去描述实际的事物(过程)。这种理想物质(过程)或假想结构称之为物理模型。物理模型是抽象性和形象性的统一。物理模型的建立是舍弃次要因素,把握主要因素,化复杂为简单,完成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而模型的本身又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t(s) 0 t0 2t0 3t0 4t0 5t0 位移x(cm) 时间t(s) 6t0 7t0 8t0 9t0 10t0 11t0 位移x(cm) 提问:接下来如何处理数据?
学生:作出它的位移——时间图像
思考:用什么方法作出图像?
学生:描点法
学生活动:作出弹簧振子的位移——时间图像
交流展示学生图像,强调要用圆滑的曲线连起来
四、通过交流合作,使知识进一步地得到巩固和提升
学生经历了如何得到弹簧振子的位移——时间图像这一探究过程后,对图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若要对图像有一个深刻的了解,还需进一步巩固深化,为此,笔者设置了如下的环节:
【环节之四】巩固知识
教师:弹簧振子的位移-时间图像是弹簧振子的轨迹吗?
学生:观察桌上的弹簧振子的运动,得出结论:不是
合作游戏:同桌二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一人负责用铅笔或圆珠笔模拟振子来回振动(事先每张桌子准备了一块带有狭缝的硬纸板),另一位同学垂直振动方向匀速拉纸,分3次,一次不拉,另外两次以不同速度拉
交流展示:分析图像不同的原因,跟拉动的速度有关
教师:这种将轨迹画出来的方法称为描迹法。大家看画出来的图像象什么?
学生:正弦函数
教师:我们不能光凭大概就判断是正弦函数,一个结论往往要经过科学严密的证明才能下定,请大家思考一下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
学生阅读教材,教师总结:
方法一:代数验证法。 方法二:计算机拟合法。(有条件的学校可进行)
教师:利用这两种方法我们确实得到了是正弦函数。
教师:给出简谐运动的定义、图像,介绍应用:心电图,绘制地震曲线的装置、测谎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