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人民版全国版)大一轮复习配套课件: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4讲.ppt

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人民版全国版)大一轮复习配套课件: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4讲.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人民版全国版)大一轮复习配套课件: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4讲

解析 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已经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并且取得了较大成效,如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及近代军队的建设,故选C。清政府还没有“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仅仅是“开始”,排除A;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表明集权制度并不一定有利于作战指挥,排除B;西方列强对清政府持侵略态度,不会进行援助,排除D。 答案 C 2.(2015·安徽文综,15)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解析 本题考查《北京条约》内容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题干中的描述,此时洋人已经取得了到中国内地自由传教的特权,并且西方列强公使已经进驻北京,联系教材知识,这是《天津条约》内容,后来在《北京条约》中被清政府承认继续有效,故选B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均没有以上的内容,故排除A、C、D三项。 答案 B 3.(2015·四川文综,5)右图是法国某报刊登的关于晚清一场战事的图片。该战事的后果是(  ) A.《南京条约》签订 B.中国西南门户被迫打开 C.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 D.《辛丑条约》签订 解析 图中的旗帜是美国国旗。晚清时期,美国直接参与侵略中国的事件是八国联军侵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故D项正确。A项是鸦片战争的后果;1885年中法战争后,签订《中法新约》,中国西南门户被打开,故B项错误;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是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故C项错误。 答案 D 4.(2015·山东文综,17)下图是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这一国家是(  ) A.英国 B.德国 C.俄国 D.日本 解析 图表反映了1871~1921年50年间西方列强侵华势力的消长趋势,关注两个时间段,一是1871~1881年贸易比重很小,说明起步晚,二是1911~1921年贸易额迅速增加,说明不仅没有受到一战的影响,反而利用一战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从而可以判断是日本,D项正确。英国最早打开中国市场,1871应该占比重大,一战期间受影响下降,A项错误;德国和俄国一战期间都下降,B、C项错误。 答案 D 5.(2015·重庆文综,6)太平天国运动之初,曾国藩指出:“今春以来,粤盗益复猖獗,西尽泗镇,东极平梧,二千里中,几无一尺净土。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盖大吏之泄泄(闲谈)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据此可知,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  ) A.自然灾害频仍 B.社会治安混乱 C.土地兼并严重 D.官吏贪暴腐败 解析 题干所给材料中“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表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官吏贪暴腐败,故D项正确。A、B、C项在题干所给材料中均没有涉及,排除。 答案 D 自主学习 对接高考 真题集训 自主学习 对接高考 真题集训 2012~2016年课标全国卷命题思路与考情分析 考纲考点 命题思路 考情分析 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2016·课标全国Ⅰ,29)近代中国军备的发展 2.(2014·课标全国Ⅱ,29)清政府向近代外交的转变 3.(2013·课标全国Ⅰ,40)晚清海洋利用的变化及启示 4.(2012·课标全国,41)评析近代“冲击—反应”模式 1.从考查方式来看,多以选择题考查为主,2013年新课标Ⅰ卷以40题形式出现,2012 课标全国和2014年新课标Ⅰ卷则先后在此命制了高考41题,所涉创新题型较多。 2.从材料形式上看,主要以历史文字材料为主,根据所述历史事件或史实分析、归纳、提炼相关设问内容。历史表格和结构图示高考中也时有出现。 3.从考查知识角度看,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个是考查近代不同政治势力在不同时期的重大决策及历史影响,一个是考查近代社会历史发展的进步趋势,尤以近代化角度为多。 辛亥革命 (2013·课标全国Ⅰ,29)晚清现代化的趋势(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近几年未直接考查 新民主主义革命 1.(2016·课标全国Ⅱ,29)根据地经济建设 2.(2015·课标全国Ⅰ,29)北洋军阀时期的历史特征 3.(2013·课标全国Ⅰ,30)中共六大与城市中心革命模式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1.(2016·课标全国Ⅰ,30)抗战后期国民党政策 2.(2015·课标全国Ⅰ,30)国民政府的持久防御作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