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全、可靠又便宜的核能发电.doc
安全、可靠又便宜的核能發電
廖運焜 2006 10月
2008 4月 2版 前言:
我今年75歲,是一個已退休的機械工程人員,出生於日治時代的中壢,小時候常到吳主席伯雄家玩耍(我認識吳世雄和吳運豐).我覺得自己非常幸運,我是第四期預備軍官,退伍後就參加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從規劃、設計、施工裝機到完工運轉。之後又曾參與十大建設之幾項工程,有中鋼、二輕、三輕、四輕、五輕等輕油裂解廠及多家石化廠之設計及施工、蘇澳港填土輸送設備之設計、核能一、二、三廠等多項建設。自認此生對台灣之工程建設貢獻不少。甚至退休後於2005年夏,謝長廷與何美玥因石門水庫每遇大雨就有泥巴水問題,有一天住進中山科學院之招待所親自指揮,還是我建議提出救急與永久性三方案被採用,(有公文為證)2006年3月台灣自來水公司宣佈南桃園再也不會停水。 然而對於核子物理及工程只是略知一 二,實在不敢在國內很多 學術界、台電公司、中山科學院及中央研究院的權威專家們之前面 班門弄斧。但是基於下列幾點因素,將五十多年來所學的、所看到的、所經歷過的,以及最近幾年世界各國又相繼興建新的核能發電廠的趨勢等,讓大家瞭解到核能發電廠,並不那麼可怕,同時不會產生污染。因為我已經退休已十年,如有不對之處,請多多包涵,如能賜予指正,將感謝不盡:
1.原油價格飆漲,據估計,石油依目前全世界之用量,將在40~50年間耗盡。故油價只有漲價的份,如不積極尋求降低對石油的依賴度,我們將會進入嚴重的經濟衰退,人民的生活將越來越貧窮困苦。何況石油是經過好幾百萬年的時間才形成,如此珍貴的能源,若用來發電燒掉不但可惜,還會產生污染物質,危害人類的生活環境,尤其是地球溫室效應。 同時石油經加工處理後,可生產不同用途的石化產品,如塑膠、衣料、傢俱..等許多民生必需品。
2. 63 (1945) 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投兩顆原子彈,使日本投降、後來美國三哩島核電廠及俄國車諾比核電廠發生事故,使人們 談核色變,不少國家“因噎厭食"反核聲浪高漲。那是沒有真正瞭解核電廠與原子彈是不同的,核電廠的危險性是可以控制的。
3.我們台灣是能源依賴進口的國家,要發展經濟才能使人人有工作,可以賺錢養家活口,執政者必須營造有利生產條件,包括人才培養、交通及公共建設(Infrastructure)、安全的生活環境、合理的租稅條件及便宜且充足又不會產生環境汙染之能源,尤其是電力和水源。
4.世界很多先進國家,其中不少過去反對核電廠之興建,如今紛紛修正政策,又要興建核電廠了。希望國人不再反對核電,進而興建更多核電廠以替代火力發電廠。
核能發電廠 可能拯救地球
今日不做 明天會後悔
國家地理雜誌 2006年4月號 有兩篇文章談到核能發電.其一是車諾比第4號機因人為不當使核反應爐融化而造成很大傷害。令一篇是 核電廠發動電便宜又不產生CO2以可以緩和地球溫室效應。
二 能源簡介:
能源是讓人類可以活動、讓機器可以運作的原動力,要讓經濟能穩定發展,能源的供應是關鍵。能源的形態很多,依我的瞭解,一般能源的形式有化學能、電能、熱能、光能、位能等。能源可以互相轉換,目前最方便且使用最多的是電能,電能肉眼雖然看不見,但確實存在著,且需求量越來越大,因為是生活上的主要能源,又不會污染環境,將其他能源轉變為電能是一重要課題,我們可以將位能轉變為電能(如水力發電)或是將熱能轉變為電能(火力發電)等等。
電的特性是難以儲存,少量的電,我們能用電池來儲存電量,但民生用電、工商業用電等此類大量用電卻比較難以儲存。明潭發電工程可以算是一種大量用電的儲蓄方式,可是它的效率太低。
目前能夠控制 發電量 的方法只有三種,第一為水力發電,近年來台灣環保意識高漲,投資成本高昂,且水力發電計畫可行之處,大多皆已開發。第二為火力發電,台灣現在以火力發電為主(約75%),現在因為環境污染問題及燃料能源有限等因素,未來火力發電佔總發電量勢必需要下降。第三為核能發電,屬於基載發電,核能是最乾淨的電,其開發技術的進步為人類電力開發帶來一線希望,由於大多數人對核能發電的安全防護認知不足,往往對核能抱持恐慌及反對的心態。另外還有其他輔助發電如 太陽能、風力、潮汐、地熱等,但卻屬於不可控制 發電量 的能源。﹙例如太陽能發電,如遇到陰雨天就沒法發出你所需求之電量﹚。 美國在1970年代就開始研究核融合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