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灵宝五高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VIP

河南省灵宝五高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南省灵宝五高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无答案

灵宝五高2015—2016年度上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二历史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个阶层。这一做法在当时 A.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B.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C.体现了“有教无类”的理念 D.提高了女子受教育的机会 2.战国时期,孟子从性善论出发,提出入皆有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而荀子则认 为人生来本性是恶的。虽然两者的人性观不同,但他们共同的政治目的是 A.实现社会稳定 B.实现以德治国 C.促进儒学发展 D.维护专制统治 3.“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天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人之阴气起,而天之 阴气亦宜应之而起。其道一也”。材料主要体现了 A.阴阳五行学说B.天人感应学说 C.仁政学说 D.大一统学说 4.儒家学者倡导仁爱,但无法回避“仁缘何贪”。朱熹对此解释为仁善之人秉性温和慈 爱,不够刚硬耿介,因此常在钱财等方面缺乏足够的严谨、理性与自制。由此可见, 朱熹将“贪”归因于 A.监察制度的缺失 B.人性的复杂微妙 C.社会经济的发展 D.社会风气的污浊 5儒家思想犹如中国思想的双臂。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6.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关系时,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 C.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D.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7.如果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的共识应该是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人的善性和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C.知和行都产生于心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 8.“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9.黄宗羲和韩非子对君主专制制度所持的观点几乎截然相反,其决定性原因是 A.所持的阶级立场根本不同    B.接受外来思想影响程度不同 C.所处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不同  D.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程度不同 10.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11.唐朝禅宗大师慧能有一首偈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下列与该诗思想一致的是 A.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B.存天理,灭人欲 C.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12.在古代雅典,不少人对以“人是万物的尺度”为核心观点的智者学派持反对态度。他们最有可能担心智者学派的活动会 A.阻碍社会经济发展     B.引发外族的入侵和奴役 C.导致雅典人口的流失    D.危及社会秩序和道德 13.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了“当仁不让于师”的观点,古希腊提出类似观点的思想家是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普罗泰格拉14. 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 不存在的尺度。”这一名言 A.关注人类道德B.批评苏格拉底 C.否定神的意志 D.探究社会正义 15.孟子认为治国需要法制,但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要维护人伦;苏格拉底则认为守 法是一种正义行为,应严格守法,维护法律的权威。二者思想差异的出现表明 A.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 B.苏格拉底更具有理性 C.孟子更加有人文情怀 D.人伦与法律无法调和 16. 西欧中世纪后期,神学在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一些新的学校特别注 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这种变化表明 A. 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B.神学放弃对教育的控制 C.西欧人文主义思潮兴起 D.教育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17.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