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制造过多的浪费 库存量过大,资金积压越多。 工厂八大浪费之六 ①.在制品积压。 ②.使先入先出作业困难。 ③.增加周转箱等设备成本。 ④.库存增加。 ⑤.资金积压。 ⑥.能力不足被掩盖。 … … 7.等待的浪费 因断料、作业不平衡、计划不当、以外等导致作业者处于等待状态。 工厂八大浪费之七 ①.生产线机种切换。 ②.工位间由于不平衡造成等待的浪费。 ③.机器设备故障导致等待的浪费。 ④.因为缺料等导致人和设备等待的浪费。 ⑤.生产计划安排不平衡导致人机闲置。 … … 1.两手空闲 具体操作中,出现两只手均无事可做的时间段的浪费。 工厂十二个动作的浪费-① 2.单手空闲 具体操作中,出现两只手均无事可做的时间段的浪费。 3.作业动作停止 具体操作中,因操作顺序不合理等原因导致动作出现停顿的浪费。 4.动作太大 动作幅度超出“经济动作”的范围。 5.左右手交换 因零件、工具等位置不合适,导致拿取、使用过程中必须进行方向等 变换的动作的浪费。 6.步行多 空手或移动距离过长等无价值的步行的浪费。 工厂十二个动作的浪费-② 7.转身角度大 超出“经济动作”范围而导致的浪费。 8.移动中变换“状态” 因零件、工具等位置不合适,导致拿取、使用过程中必须进行方向等 变换的动作的浪费。 9.不明技巧 不了解作业技巧而导致的时间浪费 。 工厂十二个动作的浪费-③ 10.伸臂动作 超出“经济动作”范围而导致的浪费。 11.弯腰动作 超出“经济动作”范围而导致的浪费。 12.重复/不必要动作 因操作顺序设置不合理,导致重复的或者不必要的各种动作浪费 。 工厂十二个动作的浪费-④ 经济动作 经济动作范围 下限位置 上限位置 下限位置 上限位置 适合作业区域 最适合作业区域 精益生产方式的基础-5S 5S的概念 5S来自日文: 整理 (SEIRI) 整顿 (SEITON) 清扫 (SEISO) 清洁 (SEIKETSU) 修养 (SHITSUKE) 因为五个单词前面发音都是“S”,所以统称为“5S”。 消费者追求个性、相应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发展。 精益生产方式 1.产生的背景 利润最大化 1.不断消除不对产品价值产生作用的价值; 2.快速对应市场的需求。 2.精益生产方式的目标 1.适时适量生产; 2.建立柔性生产机制; 3.保证品质; 4.模块化设计与并行设计法。 3.实现手段 4.实现手法 A.生产同步化 工序间、部门间不设置仓库,前一工序的加工结束后,立即转到下一工序去, 组装线与机械加工几乎同时进行,产品被一件一件、连续地生产出来。 在铸造、锻造、冲压等必须成批生产的工序,则通过尽量缩短作业切换时间来 缩小生产批量。 B.生产均衡化 总组装线在向前工序领取零部件时,应均衡地使用各种零部件,混合生产各种 产品。 在流水线生产方式中,均衡化是通过混合生产(同时生产多个品种)来实现。 在设备的使用上,均衡化是通过专用设备通用化和制订标准作业来实现的。 专用设备通用化,指在专用设备上增加一些工夹具的方法使之能够加工不同的 产品。 标准作业,指将作业节拍内一个作业人员所应担当的一系列作业内容标准化。 C.生产柔性化 通过设置CELL生产方式、固定变动生产线及简易易拆装生产线等方式来实现。 生产计划与控制 1.推进式生产方式 [计划部] 市场订单 BOM MRP运算 L/T、需要量 投入/产出计划 [生产部] 生产计划 [采购部] 采购计划 物料采购 完成日报 2.拉式生产方式 [计划部] 产品订单 BOM MRP运算 主生产计划 [生产部] A车间生产 生产指令 A车间上一 工序生产指令 [计划部] 仓库出库 供应商 准时送货 采购订单 A.长期计划 年度计划或3年计划等。 为年度财政预算、固定资产及不动产等的投入、预定开发新产品的类别及 预定淘汰生产产品类别、生产布局等提供依据。 B.中期计划 未来数月的生产计划以及月度计划等。 其主要作用是让企业各个部门(主要是生产、采购部门等)根据中期计划, 评价在未来数月里,生产能力是否不够或有富余、供应商及采购部门能否对应、 各部门人员是否不足(富余)等。 C.短期计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