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应确立二元民事主体结构——以“非法人团体”问题为中心.pdfVIP

民法典应确立二元民事主体结构——以“非法人团体”问题为中心.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法典应确立二元民事主体结构——以“非法人团体”问题为中心.pdf

第 22卷第 11期 2 0 0 4年 1 1月 河 北 法 学 Hebe La Science yfJ,.22.No.11 Nov .,2 0 0 4 申丽凤 (北京大学 法学院,北京 100871) 擒 要 :“非法人团体”主要是立法政策导致的“法人”概念未能涵盖所有团体主体所致,并非因为存在 自然人、法人之外另 有民事主体的观念。“法人”概念应指代所有作为法律主体之团体,我国由于特定立法 目的限缩了“法人”概念的 指代范围,导致了我国“非法人团体”问题的特殊性。民法典应采用“大法人”概念,将非法人团体归入“法人”之 中,建立自然人、法人的二元民事主体结构。 关键词:非法人团体;法人;开放性;二元 中图分类号 :DF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933(2004)11—0024—05 Double Civil Subject Should Be Established in Civil Lawbook — — FocIls on“None-j uristic Person” SHEN Li—feng (Law School,Beij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 China) Abstract:“None.juristic Person”occurs due to the concept of aggregate not being totaly covered by“Juristic Person”when leg— islative policy is carrying on,not because there exists extra civil subject beyond natural person and juristic person.”iu— ristic Person”should refer to al aggregates as civil subject.In our country,particular legislative purpose restrained the substitute scope of“Juristic Person”,resulting in the particularity of“None-juristic Person”.The civil code should ap- ply the concept of“General Juristic Person”,listing“None—juristic Person”inside“Aggregate”,thus seting up the frame of double subject in the civil lawbok. Key words:none—juristic person;juristic person;opening feature;double subject 一 、 问题的提出 对于非法人团体,民法理论上对其应具备民事主体资 格已有 了较为统一的认识 ,并将其作 为自然人、法人之外的 “第三民事主体”。我国传统理论以此为依据确定民事主体 结构的基本框架,学者们也已将这一理论付诸民法典的立 法建议,构筑自然人、法人、非法人团体的三元民事主体结 构 。但以对“非法人团体”的传统定位为基础所构建的这 种民事主体结构是否科学,是否符合民事主体特别是团体 主体制度的立法价值定位,是否合乎社会主体类型划分的 客观规律,是否能实现民法典民事主体结构内部的协调等 问题,一直为民法理论界所忽略。 仅从民法典应具有前瞻性这一原则来看,非法人团体 就并非因与自然人及现行制定法上的法人不同便可简单定 位于第三民事主体,由此而言,在民法典中如何定位我们现 在所称的“非法人团体”进而构建未来民事主体的基本框 架,仍是尚待探讨的问题。 二、非法人团体产生之根源与发展趋向: 非法人团体之产生,具有政治与理论背景两方面的根 收稿日期 :2004—08—30 作者简介:申丽风(1966一),女,北京大学法学院2002级博士生,经济学硕士,律师 ,高级经济师 ,河北省纺织品进出口(集团)公 司剐总经理 研究方向:民商法学。 一 24 — 源。从政治背景看,团体作为人们之间的联合,虽然推动了 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但也对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一种 潜在威胁,因而各国在政治上均对团体实行一定程度的管 制。当团体做为社会活动主体,由客观世界进人法的世界 而成为法律主体时,立法者对待各类团体的认识、态度与政 策,就会成为一个过滤器,那些符合本国政治、经济、文化政 策及立法者认为确有必要纳入法律秩序赋予主体资格的团 体,才会进入法的世界成为法律主体。相反,没能进入法的 世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