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大城市边缘区发展机制的比较研究.pdf

中西方大城市边缘区发展机制的比较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西方大城市边缘区发展机制的比较研究 魏 伟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 武汉430072) 摘要:大城市边缘区是快速城市化的前沿地区。本文研究了大城市边缘区的形成及发展 过程、发展的根本作用力以及影响其发展的主导因素,比较了中西方大城市边缘区发展机 制的异同,得出了中国大城市边缘区的发展总体上正在沿袭西方大城市边缘区发展的模式 这一基本结论。 关键词:城市边缘区 发展机制 比较研究 中西方 1 引言 随着现代文明的迅速发展,大城市的规模也急剧膨胀,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在城市边缘 区,其地域空间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建成区与周边广大农业用地融 合渐变的地域,它在空间上的连续性,土地特征向量的渐变性,以及社会、经济、人口等方面 的复杂性,使之成为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独立的地域单元。中西方由于大城市发展的背景 不同,所以在城市化影响最为剧烈的城市边缘区,也表现出不同的形成、发展过程、作用力 方式和主导力量,本文即从这几个方面对中西方大城市边缘区的发展机制进行比较研究。 2大城市边缘区的形成 中西方大城市边缘区在形成时间、形成背景上存在不同,但形成的根本原因都是快速 城市化所导致。 西方从工业革命开始,掀起了变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为现代先进城市社会的城市化过 市 场 程。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经过战后的恢复重建,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进入 : 了新的高潮时期。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一方面与城市相毗邻的乡村地带由于受核心城市的 国 外 影响最大,成为城市化发展最活跃的地带;另一方面,城市作为一个发展的有机体,其城市 经 验 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迫使城市发展在新的空间上寻找出路。市内的一些人口和企业开始迁 与 教 移到空间更为开阔的城市周边地带,郊区化现象日益明显,直接影响着城市周围的农业用 训 地与乡村景观。这样,在城市与乡村相连接的部位出现了一个城乡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冲 突的中间地带,即城市边缘区。 中国的城市长期处于城市与乡村二元对立的环境中,城乡界限明显。建国以后,城市 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大城市的建设发展迅速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在国家 计划体制的指导下,大城市快速向周边地带蔓延;同时,人口、产业的聚集所引起的膨胀,也 使城市不断向外扩展,侵吞着其周边的乡村地带,城乡之间的对立与封闭逐渐被城市化的 723 大潮所打破,在这种宏观背景之下,我国的大城市边缘区开始形成并不断扩张。 3大城市边缘区的发展过程 3.1 西方大城市边缘区发展的普遍过程 我们以美国为例对西方城市边缘区的形成发展进行概括: 第一阶段:阶层分离带来的居住外迂现象。19世纪后期,随着经济收入差距的拉大,美 国的社会阶层出现的明显的分离现象。富人们为了远离喧嚣的城市,沿着铁路线在城市外 围建立了“边缘”型社区;19世纪90年代,电车的大量运用促使某些中产阶级也涌向新的边 缘区。此阶段城市人口开始出现少数民族和低收入阶层与富裕的中产阶级在居住地上的 分离,前者居住在靠近工业地的中心市,后者趋向于居住在需要通勤的边缘区。 。首届中国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年会 第二阶段:汽车普及带来的快速边缘化阶段。汽车的大量使用极大地加速了边缘区发

文档评论(0)

开心农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