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篇 乡村民俗与文化旅游 333
乡村旅游的文化特性与开发研究
李伟武友德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昆明650031)
进入21世纪后,旅游已成为一种真正的大众性消费形式出现在城市生活中。旅游需求
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及休闲化特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家庭轿车数量的日益增
多,乡村旅游逐渐成为城市居民休闲消费的时尚选择。近年来各地“农家乐”旅游热潮的兴
起,足以证明乡村旅游将是今后一段时间旅游需求的发展方向之一。任何旅游产品或旅游方
式均有其自身的文化内涵,这是构成旅游吸引力的必备条件,也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乡村旅游现有的产品模式、市场结构、消费方式及出游时间等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是现代
社会、文化发展进程的一种表现形式。
乡村旅游产品是在农业观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休闲度假性质的旅游方式,属于一
种“复合式”旅游产品。其表现形式为:①各种地方性节庆;如油菜花节、芒果节、花炮节、火
腿节等I②“农家乐”及“采摘园”式产品;③一些民俗文化旅游村等;④亲朋探访及“知青”
回乡等旅游活动。
作为“普及型”的旅游产品,其一般特征为:①旅游地具有相对优美的自然环境;②具
有相对浓郁的地方特色,③具有可依托的旅游消费城市;④消费时间的集中性;⑤消费水
平的中低档性。因对此类旅游产品“技术”要求不高,所以各大中城市周边乡村旅游产品的同
质竞争十分明显。造成低水平重复投资现象普遍存在。这不仅造成旅游资源的巨大浪费,而
且误导了旅游行为,使旅游者无所适从,使产品形象遭到破坏。究其原因,皆是没有把握乡村
旅游的文化特性所致。通过对乡村旅游文化特性的分析,可以揭示其产生的社会必然和发展
的文化方向,为这种形式的旅游产品设计及区域性规划提供认识基础。
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特性
作为古老的农业大国,几千年的自然调适,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农
耕文化。由此导致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体系更是异彩纷呈。所以从村落建筑到农田果园,从生
产方式到生活习俗,从传统意识到行为准则均构成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旅游资源。这种资源
本身的文化含量较高,转化为旅游产品必然具有其突出的文化特性。
1.深厚的传统文化 ’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农业国家。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乡土社会环境中孕育、生长
的。因而现代人习惯把传统赋予农耕文化,乡村自然就成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
博大精深。按社会不同成员所掌握不同的表达工具而形成的文化差异可分为雅文化和俗文
化。雅文化强调表达上流社会深层次的思想,俗文化注重表现民间群体直接的情感。仅就与
旅游的关系而言,俗文化更具有转化为现实旅游产品的潜力。因此,我们所言及的传统文化
特指我国的民俗文化。
334 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
民俗是民间文化中带有集体性、传承性和模式性的现象。其主体部分形成于过去,谓之
传统;而影响表现流传于现实生活中,称为民俗。按文化三分法可分为三个层面:物化民俗,
制度民俗和精神民俗。物化民俗指当地人们模式化了的物质产品和创造方式,如饮食、服饰、
住宅、特产、田园、牧场及生产交通工具等;制度民俗是指当地社会组织体制和运作方式,对
个人参与社会活动具有规范性意义。如婚丧民俗、节庆民俗、礼仪民俗及娱乐竞技等;精神民
俗主要是指当地集体性意识形态,如道德观、伦理观、宗教信仰等心理习惯和语言习惯、民间
文学等。乡村旅游作为民俗文化性产品,其内容涉及民俗文化中的所有层面。一是具有物化
民俗的体验性,如饮食品尝、歌舞观赏、土特产品购买、田园各种活动等;二是制度民俗的参
与性,如节庆活动、婚俗过程、地方娱乐和竞技参与等;三是精神民俗的感知性,如旅游过程
中的各种感受。同时,更重要的是乡村旅游本身的民俗文化属性使游客从整体上了解、学习
我国的传统文化,形成由体验“俗文化”到理解“雅文化”的牵引效应。将民俗文化作为乡村旅
游产品的底蕴,无疑会使此类产品的档次和品位大大提高。民俗文化的丰富性和鲜活性是乡
村旅游产品推陈出新的源泉,民俗文化的大众性和传统性是乡村旅游产品市场竞争的动力。
因而乡村旅游文化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