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中国被忽视忧患意识.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8世纪中国被忽视的忧患意识 高 翔 《 光明日报 》( 2013年07月11日 11 版) 《乾隆南巡图卷》(局部) 18世纪中国的康乾盛世,特别是1759年清朝统一新疆后出现的“全盛”局面,无论是在疆域版图上,还是在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统治能力、文化繁荣程度上,都远远超越前代,创造了中国传统社会繁荣昌盛的奇迹,正如时人所谓“轹古凌今,遘史册罕逢之盛世”(于敏中:《素余堂集》卷25,《贺平定西域表》)。而最高统治者乾隆皇帝则将“持盈保泰”作为自己的主要施政目标,所谓“益励持盈保泰之心,夙夜倍切,永兢此意,愿与中外臣民共之”(《乾隆朝上谕档》乾隆二十四年十月二十三日)。 “持盈保泰”,作为中国传统社会思潮的一部分,主要指的是当事者处盈泰之时,更滋敬慎之心,以保持事物的完满状态。“持盈保泰”,说穿了,就是要维持盛世现状。然而,繁荣的延续不可能靠无所作为来实现,18世纪中后期,清朝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统治集团丧失了进取的动力,在“持盈保泰”的口号下,清朝的官僚们,从大学士到知府知县,在歌舞升平的同时,很少有人认识到自己所处时代的微妙性,更没有想到巨大的衰落潜藏于眼前的繁荣之中。不少人不择手段地为自己谋取私利,政风败坏,腐败公行,“大抵为官长者,廉耻都丧,货利是趋”(《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第11册,第4810页),社会矛盾逐渐趋于激化。 当然,昏聩从来都不能概括历史的全部。在歌舞升平的繁荣时代,仍有一些知识精英对当时的形势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乾隆时官至刑部侍郎的钱惟城,曾作《持满论》一文,对统治者提出严肃的忠告。他说:“事变之来,每在所备之外,非必智虑有所不及也。”“天之乘人也,每于意之所疏,而事之所反。忧在内者,患在外。忧在外者,患在内。以严著者,以宽败;以缓称者,以暴亡,往往然矣。”有鉴于此,他主张统治者处在极盛之时,不能只考虑消除隐患,而要想方设法杜绝产生隐患的原因,即“圣人不务为弥患之术,而惟求无致患之隙”。在他看来,最主要的办法就是戒除骄矜之念。他说:“弊必起于所偏,而萌于极盛。日中则昃,月盈则蚀。‘满招损,谦受益’,天之道也。处盛而矜,则患必中之。”他提醒皇帝:“盛满之为患而骄矜之取败,夫人而知之,而贤智不免者,暇豫则智计不生,而危苦之言不能入也。”(《清朝经世文编》卷七,钱惟城《持满论》) 在18世纪,对清朝全盛背后潜伏着的严重社会危机感觉最为敏锐的是著名理学家、大学士蔡新。蔡新,为乾隆帝师傅蔡世远之族子,年纪较乾隆为长,故乾隆对其颇为尊重,尝说:“今之群臣,孰可当老更之席者?独大学士蔡新长予四岁,或可居兄事之列。”曾称赞“蔡新或备伯兄行”(《清史列传》卷二十六)。蔡新于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致仕,此后,乾隆帝还屡寄御制文令其阅看,谕曰:“在朝竟无可与言古文者,不可阿好徒颂。据见奏来,以为何如。”(《宫中档乾隆朝奏折》第63辑,第540—543页) 大概是因为乾隆帝对自己比较尊重,故蔡新在所进经筵讲义中,比一般文学侍臣更明确地表达自己对清朝统治形势之深切忧虑。在《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一文(《清经世文编》卷五)中,他不但分析了传统社会治乱盛衰的一般规律,而且列举了清朝由盛转衰的种种征兆。在他看来,当时的清朝,貌似繁荣,其实存在着不少隐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贪图安逸,不计久远。蔡新说:“天下之乱也,不于其乱而生于极治之时。”开创之初,国势方兴,人心未固,君臣同心,为巩固江山努力打拼。而进入盛世后,形势为之一变,君臣上下,养尊处优:“上恬下熙,渐忘其旧。君以声色逸游为无害民生,臣以持禄养交为安享暇豫。进谏者,谓之沽直;远虑者,谓之狂愚。其上下之精神谋画,莫不狃目前之安而图一己之利。夫图一己之利者,未有不贻天下之害者也;狃目前之安者,未有不来日后之悔者也。” 第二,政令繁琐,政风颓废。蔡新指出:开国之初,政令法制均不健全,主要靠官员的责任心,靠德治。承平以后,文网愈密,法令日繁,“以繁文缛节为足以黼黻太平,以科条律例为足以厘剔奸蠹”,然而,太平时期,真正敢负责任、勇于承担责任的官员少了,政令法规往往是“君子无所恃以尽设施,其小人有所援以售巧伪”。“行之既久,人人但以簿书期会为尽职,而立法之初心,设官之本意茫然莫辨矣”。 第三,物力艰难,民生渐困。“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繁荣时期,一方面百姓惰性增加,风俗奢靡,另一方面朝廷税赋加重,贫困渐增。在这种形势下,就需要正确处理政府和百姓在财富分配上的关系,要“量入以为出”。蔡新批评说:朝廷“因出而经入”,盘剥搜刮的结果,就是“虽有恤民之令,而民不见德。徒有足国之计,而用不加饶”。 第四,士风萎靡,人才渐缺。蔡新说:“人才者,国家之元气。拨乱之世尚功,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