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鲜活素材速递 “最美爷爷” 占祖亿,男,汉族,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天马镇富足山村人。1947年8月11日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占祖亿一直都是热心肠的人,做过很多的好事,在村中有口皆碑。他曾救起在池塘溺水的村民、奋不顾身的扑灭山林大火、营救不慎滑落江中的小姑娘、主动潜入冰冷刺骨的河水下打开防汛水闸……7月31日傍晚,为了挽救一个溺水的12岁男孩,占祖亿纵身跳入水中逆流而上,全力施救近20分钟后,自己却因体力不支被湍急的水流卷走,不幸遇难。 一曲平民英雄的赞歌,在三衢大地划出壮美的音符。这位普普通通的农村老人,有一个温暖和睦的家,本应含饴弄孙安享快乐的晚年,这个夏天突如其来的偶然事故,他在瞬间做出的选择,让生命之花陡然绽放,他舍己救人的大爱之举,为一座城市树起了丰碑。这座丰碑用爱构建,用真写就,它成为一种大美,熠熠闪亮,在无声中发出夺目的光芒。令人激动、令人感佩、令人热血奔涌! 大爱之举源于点滴积累,危难之间挺身相助源于平时的古道热肠。正如了解占祖亿的亲人和群众所评价, “他救人一点也不意外”。他在关键时所表现出的壮举,是自然不过的反应,是因为他一惯这么做,一直这么做的,瞬间的奋不顾身对占祖亿来说是一种必然。 真情、真爱、真善才能抵达真美。在人们感叹无力,呼唤英雄回归时;在人们抱怨缺少真情,关上心扉大门变得冷漠时;在人们指责道德滑坡,物欲泛滥而随波逐流,变得自私时,占祖亿无疑是一道强光、响箭,让人们震醒反思,什么是真正的财富,什么是有价值的人生,什么是支撑我们社会的脊梁,什么才是当代公民应有的作为和选择。 [适用话题]这则材料可以运用于“大爱至善”“舍己为人”“光辉生命”“灵魂反思”等话题。 美文佳作欣赏 君自千秋照 人谁百岁看肖复兴 巴金去世了,这消息的传来,并不让我吃惊。 他活了101岁,应该是长寿,是喜丧!巴金自己早就说过:“长寿是一种惩罚。”按照中国的古话是:“寿多则辱。”这个“辱”不是耻辱的“辱”,人为加在他身上的荣誉已经够多了,这“辱”说的就是痛苦。现在,巴金解脱了,祝愿他升入天堂,和妻子萧珊相会,再没有人打搅他。 我是没有资格对他的文学成就和他对中国文坛的影响说三道四的。 作为读者,我喜爱他“蘸着自己的心血”写出来的作品,那里洋溢着善良、真诚、正直、朴素和广博的爱。我敬重他“揪出示众的首先是自己”的忏悔的勇气和品格,这是我们中国文人尤其缺乏的。 他便和那些曲宦巧学、媚世苟合、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乃至棍子棒子搅屎竿子之类的文人,拉开了瞠目结舌的距离。 他自己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一刻也不停止我的笔,它点燃火烧我自己,到了成为灰烬的时候,我的爱我的感情也不会在人间消失。”现在,他离开了我们,他证明了自己的话,无悔无愧,我们依然感受得到他的感情他的爱。同为作家,我离巴金很远,虽然他是中国作协主席,我从未见过他,也从未听过他讲一次话。 以前,他只是活在他的作品中,后来,他活在病床上。我认识他,只是从他的作品,还有他的言论,比如重要而影响至深的关于“说真话”和“建立文革博物馆”。 在这之后,可以说是“从此三篇收泪后,终身无复更吟诗”。他躺进上海的华东医院里,成为了中国文坛的一个符号和象征。他不再也不能说话,却起着任何一个文人都无法起到的作用,是真正的“此时无声胜有声”。 晚年的巴金,也让人感到文学的孱弱,有时显得那样的单薄无力,而只能够依仗着病榻上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依仗着格言式的语录,去链接文学,去超越文学,使得文学不再只是专业性的术语和小圈子里的谜语,而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话题。 巴金的时代,是中国文坛一个特殊的时代,是无人可以取代的时代。 巴金的存在,熬得比他年龄小的人。出师未捷身先死。巴金的存在,让中国作家感到惭愧,因为迄今为止尚未有一个人能够当之无愧地赶上并顶替他的位置。君自千秋照,人谁百岁看? 巴金的故去,是巴金时代的结束,不敢说中国文坛将是一个群龙无首的时代,却可以说将是一个怀念英雄的时代,怀念的是巴金自己曾经格外喜欢引证的“用手抓开自己的胸膛,拿出自己的心,高高地举在自己的头上”的丹柯式的英雄。 我想起坊间曾经流传的一句民谚:巴金不如铂金,冰心不如点心。在这样残酷的现实中,新一代人对文学和巴金的冷漠,是必然的,不应过多地责怪。值得责怪的是我们自己,巴金的话,我们真正理解了多少,又做到了多少。我知道,巴金的去世,会有许多纪念文章如我这单薄的文字一起先后出笼,甚至谬托知己,墨笔生花,洋洋洒洒。 我猜想,巴金在九泉之下,会宽厚地微微一笑,看我们的表演,因为早在1988年他给自己家人的信中就极其清醒地说过:“真正了解我的人并不多。” 【赏评】 文章高度评价了巴金先生作为一位善良、真诚、正直、朴素和具有广博的爱心的伟大作家对于中国文坛的影响,表达了作为作家自己对巴金的思念和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