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型原理答案.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汇报人:于芝鹏 葛嘉城 材料成形原理 导论 Concents 第二节--液态金属凝固学的发展 第一节 液态金属凝固学的研究对象 从宏观意义而言,物质从液态转变成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从微观意义上,激烈运动的液体原子回复到规则排列的过程称为凝固 。 什么是凝固? 第一节 液态金属凝固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节 液态金属凝固学的研究对象 冶铸 焊接成形 液态金属凝固学就是研究液态金属转变成固态金属这一凝固过程的理论及技术 。 第一节 液态金属凝固学的研究对象 激光切割 单晶硅圆片 凝固学不仅是材料成型技术的基础,同时也是近代新型材料,开拓和制备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阐述液态金属的结构和性质、晶体的生核及长大、宏观组织及其控制的内容。 金属液态成形工艺流程 第一节 液态金属凝固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节 液态金属凝固学的研究对象 冷却速率是影响凝固过程的主要工艺因素,对凝固组织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 普通工业条件下的冷却速度为0.01至100℃每秒 ,获得晶体组织:特殊材料下冷却速度可达10^5至10^9℃每秒,可获得非晶态组织。此外液态合金的结构和性质、冶金处理及外力的作用,对液态金属的凝固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 金属凝固理论的发展 凝固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的应用 第二节 液态金属凝固学的发展 我国铸造技术的辉煌历史 我国铸造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5000多年 前,铸造技术就出现在了中华大地。铸造技术被 应用到农业生产、兵器制造、音乐艺术及人民生 活等各方面,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古代文明的进 步。铸造技术的发展史,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 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节 液态金属凝固学的发展 1.我国古代青铜铸造技术 在我国古代,常用的铸造工艺主要有范铸法和 失蜡法。 范铸法是用范组合成铸型进行浇注的方法。 范铸法: 第二节 液态金属凝固学的发展 曾侯乙编钟(战国时期,距今2400余年),钟架长7.48米,宽3.35米,高2.73米,1978年湖北省随县擂鼓墩出土,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第二节 液态金属凝固学的发展 明永乐大钟,铸于永乐18年前后(公元1418~1422年),中国现存最大的青铜钟。 铜钟通高6.75米,钟壁厚度不等,最厚处185毫米,最薄处94毫米,重约46吨。钟体内外遍铸经文,共22.7万字。铜钟合金成分为:铜80.54%、锡16.40%、铝1.12%,为泥范铸造。 现存北京大钟寺。 第二节 液态金属凝固学的发展 中国五代后周大型铸件。在今河北省沧州市东南20千米的沧州故城开元寺前。五代后周广顺三年(953)铸,狮身左肋铸有“山东李云造”五字。 铁狮身长5.3米,高5.4米,宽3米,重约40吨,采用泥范明注式整体铸成。 狮身铸有“狮子王”字样,背驮莲座,前胸及臀部饰束带,发鬈曲呈波浪形,形态威武,作奔走状。 第二节 液态金属凝固学的发展 湖北当阳铁塔,铸造于北宋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八面十三层 ,高16.945米,据铭文记载的铁塔重七万六千六百斤,当时是就地设炉分层铸造,采用堆土法而建起来,各层之间重叠摆放,没有焊接 ,整个塔身玲珑隽秀,从上到下,自里而外全生铁浇铸,仅塔刹在 清代以青铜重铸。 第二节 液态金属凝固学的发展 尽管如此,在古代对液态金属的凝固控制只是停留在经验的基础上。 金属凝固理论的发展 近代凝固理论大约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20世纪60年代前形成了完整的经典凝固理论, 主要包括: 完整晶体生长理论;晶体缺陷生长理论;成分 过冷理论;凝固过程扩散场的理论解;两相区流 动效应;平方根定律等。 第二节 液态金属凝固学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后的较长一段时间内,研究的重 点放在经典理论的应用上。 Chalmers等人提出“激冷等轴晶游离”理论, Jackson等人提出“枝晶熔断”及“结晶雨” 理论,用动态的观点来研究和分析凝固过程,以 此为指导有效地控制了结晶过程和凝固过程。 第二节 液态金属凝固学的发展 最新的凝固理论有: 快速凝固理论 凝固过程组织形态选择的时间和历史相关性 复合材料凝固特性 枝晶间距选择的容许范围等 第二节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