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
2016—2017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中文的博大精深
我们的中文传了几千年,到现在还在用,成为中华文化的载体。我常说,中华文化是个大圆,圆心无所不在,圆周无迹可寻,而以中文为其半径,半径有多长,这个圆就能画得多大。可是现在的中文面临很多问题,作为一个作家,写诗、写散文,中文该怎么写呢?当然用白话文,不过我还是常读文言,常读古诗。而文言也好,古典诗词也好,对于我下笔写诗为文都很有帮助。在紧要关头,我可以把文体变一下,用文言的简练、对仗、铿锵来应付特殊的情况。所以我的原则是“白以为常,文以应变”。白话是常态,可是我要变化,要浓缩,要加强的时候,会用一点文言的句法。俚语也不是不能用,“俚以见真”,用俚语很真率。“西以求新”,用英文的句法、观念来写,也可以介绍一点新的方式进入中文。一个作家掌握语文的筹码愈多,他手中的王牌就愈多,他的文体就比较有弹性,比较立体。有时候甚至可以把外文融入中国的成语。
很多人都认为“五四”以来我们改用白话来受教育,来写作,文言就可以靠边站甚至废掉了。可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文言还是有作用的。我们说话要简洁、铿锵、对仗的时候,文言就来了。它改变身份,变成成语留下来了。几千句的成语,我们每天说话躲不掉,要用很多。写文章,大而至于社论,小而止于小品文,甚至于记日记,都避免不了成语,尤其是四字成语。一个作家写文章充满了成语是病态,因为他的文章变成了古人的意见箱,那就很油滑,整篇没有自己的新语法,也没有自己的新思想。可是反过来说,一个作家写文章完全不用成语也简直不可能。要紧的是在这两者之间维持平衡,需要对仗、铿锵、简洁的时候用一点成语,也要用得恰到好处。
我后面举的一些例子都是四字成语。四字成语大概可以分成两组。一组是表示一种价值,一种观念,一种主张,比如“天下为公”,“众志成城”。另外一组是表示一种情况,并不主张什么,比如说“张三李四”,这是一个情况,表示有各色人等,不同的人。比如说“天长地久”、“千方百计”,这不是一种主张,不是一种价值观念,而是一种情况。以情况为主的四字成语往往是对仗的,此外尚有争先恐后、瞻前顾后、鸡飞狗跳、千军万马……随便就可以举出几百句来。为什么开口就 “张三李四”,而不是“张四李三”?就是因为它平仄调好了,“张三”平声,“李四”仄声,念起来铿锵对仗,好听。同样的,谁也不会说“千计百方”,“他千计百方要打击我”,人家会觉得好笑。“千方百计”平平仄仄,这就构成了四字成语的基本美学——对仗、简洁、铿锵。
四字成语往往表示一种状态。“千方百计”表示尽所有的能力,“千山万水”表示路途遥远。一个人出门不会爬过一座山就碰到十条河;不过,表示一种意念、一种价值的四字成语就跟这个不一样。你比如说“天下为公”它就不对仗,它的平仄也不是像这样调配的。“不可儿戏”就不是对仗的,诸如此类。最不正经的成语是什么?“乱七八糟”。按照我刚才说的美学,应该叫“乱七糟八”才对仗,不然呢“七乱八糟”也可以。不过它就不对仗,平仄也不对,所以它本身就是“乱七八糟”。这些常用的成语,你不想也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你去想就发现我们祖先的智慧。顺口的、简洁的、铿锵的、对仗的流传了下来,不顺口的自然就淘汰掉了。
现在的中文很受西化的影响,显得很啰嗦,也就忘记中文本来该怎么说了。比如报上说“美俄关系怎么样怎么样”,本来可以说“美俄关系颇不稳定”,八个字就完了。结果怎么说呢?“美俄关系充满了高度的不稳定性”,这就是啰嗦的中文。我们常常习焉不察,甚至于著名学者、作家都会用冗长、西化的语法来表达思想。因此我们应该维护中文,尽量写纯正有力的中文。
1、下列对“白以为常,文以应变”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使用中文写作,要引用文言和古典诗词,经常读文言文和古典诗词大有帮助。
B、写文章白话是常态,但“俚以见真”,适当引用俚语更易于表达真情实感。
C、写文章通常使用白话文,需要变化时也使用一下文言文句法,文白互益。
D、写文章常常采用白话文,也可适当引用外文,“西以求新”,文章更有新意。
2、下列关于文言、成语在我们今天日常生活的作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一个作家写文章,大量使用成语能表达新鲜的意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模块1《分子与细胞》期末检测题(人教版必修一).doc
- 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一化学必修一第4.2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3》.ppt
- 江西省2017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第1部分单元梳理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件.ppt
- 江西省2017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第1部分单元梳理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件.ppt
- 江西省2017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第1部分单元梳理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件.ppt
- 江西省2017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第1部分单元梳理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件.ppt
- 江西省2017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第2部分专题提升专题1物质构成的奥秘一物质构成的奥秘课件.ppt
- 江西省2017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第2部分专题提升专题1物质构成的奥秘三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件.ppt
- 江西省2017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第2部分专题提升专题1物质构成的奥秘五工业流程图课件.ppt
- 江西省2017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第2部分专题提升专题1物质构成的奥秘六化学用语课件.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