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名称-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研究会.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标准名称-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研究会.doc

附件24 ICS Y 51 备案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行业标准 JY/T XXXX-201X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方法通则 General rules for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 (征求意见稿) –XX–XX 发布 –XX–XX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发 布 目 次 前言 III 1 范围 4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 3 术语和定义 4 4 方法原理 6 5 试剂和材料 7 5.1 试剂 7 5.1.1 浸油 7 5.1.2 7 5.1.3 物镜清洗剂 7 5.2 材料 7 5.2.1 擦镜纸 7 5.2.2 盖玻片 7 5.2.3 7 6 仪器 8 6.1 仪器组成 8 6.1.1 照明光源 8 6.1.1.1 常用激光器 8 6.1.2 荧光显微镜 8 6.1.3 扫描器 9 6.1.4 物镜 9 6.1.5 目镜 9 6.2 仪器性能 9 7 试样制备 9 7.1 样品要求 9 7.2 样品制备 9 7.3 样品保存 10 8 分析步骤 10 8.1 试样准备 10 8.2 检测前准备 10 8.3 工作条件的选择 10 8.3.1 物镜的选择 10 8.3.2 激光器的选择 10 8.3.3 针孔,激光功率,检测器增益的选择 10 8.3.4 扫描方式的选择 10 8.3.5 扫描尺寸和扫描速度的选择 11 8.4 光路调节 11 8.4.1 明视场透射光路调节 11 8.4.2 荧光场光路调节 11 8.4.3 微分干涉(DIC)光路调节 11 8.5 图像拍摄 11 8.5.1 参数设定 11 8.5.2 实时图像的获取 12 8.5.3 二维(XY)图像拍摄 12 8.5.4 三维(XYZ)图像的拍摄 12 8.5.5 二维时间序列(XYT)图像的拍摄 12 8.5.6 其余图像的拍摄 12 8.6 测定后仪器的检查 12 8.6.1 关机顺序 12 8.6.2 镜头的清洗 12 9 分析结果的表述 12 10 安全注意事项 13 11 参考文献 10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长寿命汞灯电源的使用 11 附录B(资料性附录) 物镜盖玻片矫正环的调节方法 1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教育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分技术委员会(SAC/TC125/SC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华东理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北京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山东理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第三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分析测试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婷、于博昊、关妍、刘东武、孙玮。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方法通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测定和分析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常规图像采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609-2006 显微镜 物镜 GB/T 2985-2008 生物显微镜 GB/T 9246-2008 显微镜 目镜 JB/T 8230.1-1999 光学显微镜 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JB/T 8230.1-199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波长 wavelength 指波在一个振动周期内传播的距离。 3.2 微分干涉 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DIC 微分干涉显微方法中,用于照明的线偏振光经特殊棱镜折射后分成两束,同时穿过样品的微小相邻部位;经另一棱镜将这两束光汇合,进行干涉;样品厚度上的微小差别转化为干涉信息,形成明暗区别,增加了样品反差。 3.3 孔径角 aperture angle 是物镜光轴上的物体点与物镜前透镜的有效直径所形成的角度。孔径角与物镜的有效直径成正比,与焦点的距离成反比。 3.4 数值孔径 numerical aperture,NA 是被检物体与物镜间媒质的折射率n与物镜孔径角半数(a/2)正弦值的乘积,简称NA,用公式表示为:NA=n·sin(a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