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当前股东知情权案件的审理难点
作者: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发布时间:2007-03-28 09:07:49
??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股东知情权案件情况研究”课题组近期对上海法院审理股东知情权案件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了一次集中调研,我们选取了上海3个法院2002年以来审结并生效的46件股东知情权纠纷案件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上海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审结生效的有33件,上海浦东区人民法院一审未上诉已生效的有5件,上海闵行区人民法院一审未上诉已生效的有8件。通过调研,发现当前法院审理股东知情权案件存在以下较为突出的司法难题。
?? 一、股东知情权的行使主体资格问题
?? 在股东知情权案件的审理中,权利主体的诉讼资格问题较为突出。股东行使知情权与其是否出资到位属于两个不同的法律关系,这在司法实践中已基本上取得一致的认识。但以下三类主体提起的股东知情权之诉,仍在实践中存在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 1.特殊身份股东对知情权的行使
?? 调查资料显示,在被调查的46件股东知情权案件中,请求人同时又是(或曾是)监事、董事的占有一定比例。其中,原告股东同时担任(或曾任)监事的有6件,占13%;同时又任(或曾任)董事的有4件,占8.7%。在此类案件中,原告股东通常并不以其同时任被告公司董事而作为行使知情权的请求基础,但往往以其同时系被告公司监事而要求行使知情权。而对集股东与监事于一身的原告来说,其监事身份对公司的知情权与股东的知情权显然有所区别。我国现行公司法对监事的知情权虽作出了原则性规定,但对其具体行使方式以及是否可以采用司法救济方式未予规定。司法实践中,对上述两种知情权的认识亦较为模糊,诉讼当事人亦往往理所当然地将两种知情权混为一谈,案件的审理法官亦未从股东知情权的性质的角度将其与监事的知情权加以区分。
?? 2.已退出股东的知情权诉讼主体资格认定
?? 在所调查的股东知情权案件中,曾为被告公司股东,而在起诉时不再是该公司股东的有5件,占所调查案件的10.9%。此种比例虽然不大,但在相当程度上反映出公司控制股东欺压小股东所造成的治理结构紊乱现象。此类案件中的原告往往将行使知情权之诉作为实现其任公司股东时的盈余分配权的必要手段。而我国公司法并未对行使公司知情权的股东是否在起诉时必须具有公司股东的资格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实践中对这个问题也存在不少争议。因此,对该问题加以澄清和规范已成为当前审理股东知情权案件的当务之急。
?? 3.实际出资人或者隐名股东行使知情权的问题
?? 当前,隐名股东或者说实际出资人的情况在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和运转中大量存在,公司法对此类形式的出资人并未予以否定,但对其权利义务也未作出相应的规定。在我们所调查的案件中,以实际出资人的身份起诉的知情权案件有3件,占被调查案件总数的6.5%。在此类案件中,实际出资人还存在两种形式:一是其通过名义出资人即显名股东行使股东权利,承担股东义务;二是直接以股东身份在公司行使股东权利和承担股东义务。上述两种情形的公司实际出资人能否提起股东知情权诉讼,现行法律规范并无规定。在实践中已出现此类案件的情形下,有必要对此加以解释和规范。
二、股东知情权之诉的被告问题
?? 从股东知情权的性质、内容来看,知情权的义务主体无疑应当是公司。但司法实践中亦出现了将公司其他股东、法定代表人和高管人员作为被告的情形,其主要有以下两种表现方式:一是公司依法被注销后,原公司股东对公司的原其他股东、原法定代表人或者高级管理人员提起知情权之诉;二是在公司仍然存在的情况下,原告股东以公司的其他股东、法定代表人或者高级管理人员为被告,提起股东知情权之诉。实践中如何把握股东知情权诉讼的被告,尚无统一标准。由于这个问题涉及对股东知情权本质及公司治理结构规范性的考虑,故需要在司法实践中加以规范。
?? 三、股东知情权的司法救济标准问题
?? 现行公司法对股东知情权的司法救济程序并未作出明确规定。在我们所调查的46件案件当中,未向被告公司主张而直接向法院起诉的有13件,占28.3%;向公司主张过但被拒绝(包括置之不理)的有30件,占65.2%;其余3件为向公司主张后公司同意,但未进一步落实或申请人未前往查阅等情形。从规范的角度来说,必须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股东是否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股东知情权诉讼,也就是股东是否必须在起诉前先行向公司主张其权利?二是公司法所规定的财务账簿查阅权的行使,是否必须以股东向公司提出书面请求,并在公司拒绝的情况下才可提起诉讼?对于股东会记录、董事会决议和监事会决议等资料以及财务会计报告,公司法并未规定股东的内部主张条件,但是否可以就此认为股东可以不经内部请求而直接通过诉讼主张其知情权,司法实践中对此并不明确,各地法院和法官的认识也不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