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理论 学习目标:了解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地位与作用,理解并掌握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经济法律关系及其构成、经济法律责任等基础理论,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一节 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一、经济法的历史沿革 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法是在生产力进一步社会化、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由国家以自己的意志和力量,直接参与干预经济生活的产物。 经济法是适应生产社会化、法的社会化而分化、积累和新生长起来的法,其法规范具有“跨部门法”性。 经济法理论是世界法学领域的新成果,是法学发展合乎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和立法发展规律的表现。 1、社会化大生产,是经济法理论创立的社会物质条件。 (1)在大规模生产的基础上,形成了生产社会化。 (2)社会分工不断深化,新的产业部门相继出现,各经济主体相互依存,形成国民经济体系化。 (3)社会经济形成了以中枢生产部门为轴心的连锁性和基本经济过程连续性。社会各经济部门、同一经济部门的各个经济单位不再是孤立的、分割的,而是相互衔接的,互补共存,“谁也离不开谁”了,社会经济形成了有机联系的整体,从而奠定了国民经济完整体系的基础。 (4)完备的市场要素和市场竞争,使各地区、各国家之间的商品交换活动发生了量的扩大和质的变化,经济联系扩展到全球,形成了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国际化。 2、社会本位法思想,是经济法理论创立的法思想条件。 在自由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是社会思想观念的主流,其在思想上的表现,是个人本位。个人本位的核心是个人权利本位,简称权利本位。与自由放纵经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学思想是权利本位,主张权利本位的最基本的法律是1789年的《人权宣言》。 社会本位论的要点: 其一,把社会权概括为权利的首要含义。 其二,应对私人所有权作出明确的限制。 3、社会经济调节法的产生和发展,是经济法理论创立的法律条件。 1789年《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第1条规定,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个人权利占有中心地位。 德国民法典(1896年制定,1900年1月1日实施)是20世纪法律文化的代表,是反映经济关系新变化的一部基本法律。三个原则: 其一,保障生存权原则; 其二,所有权附以义务原则; 其三,国家对劳动力保护原则。 经济法的产生经历了从空想到现实的转变。 “经济法”一词最早是由法国空想共产主义者摩莱里在1755年出版的《自然法典》中首先提出,中心点是公平分配; 其后,法国空想共产主义者德萨米在1842-1843年分册出版的《公有法典》中也使用了“经济法”这一概念,并且发展了摩莱里的思想。 进入20世纪以来,战争促使经济法变成现实。 资本主义经济法产生的客观原因: 1、战争是经济法产生的历史背景; 2、经济的社会化是经济法形成的根本原因; 3、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法的形成规律: 自由竞争——垄断——经济危机——国家权力干预经济。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法的形成: 国家垄断——市场竞争——国家调控 严格地说,科学意义上的经济法只是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转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后才开始形成。 经济法一词在我国提出是在1978年,当初的经济法很大程度上是指与经济有关的法,而不是今天所讲的与民商法不同的经济法。 1979年6月,我国最高立法机关首次提出并使用“经济法”术语。 1981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报告》中使用了“经济法规”术语。 立法和司法先行,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法理论研究的兴起和繁荣。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了集中介绍国外经济法理论和经济法实践的局面,一批译文发表和出版,产生了较大影响。 1981年,我国首批经济法著作先后问世。 1993年宪法修正案确定了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计划的作用范围逐渐缩小。 为保障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载入宪法,以根本法形式确立了“经济立法”的法律地位。 借鉴较为成熟的理论成果。 二、经济法的概念和特征 经济法是有关确立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其他经济实体的经济法律地位,以及调整它们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和经营协调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经济法的特征 1、经济性 2、社会性 3、政策性(易变性) 4、综合性 5、程序保障的非独立性 三、我国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国家宏观调控关系 市场管理关系 市场主体的组织管理关系 涉外经济关系 社会保障关系 四、经济法的渊源 制定法:宪法、法律、法规、条例、民族区域法、特别行政区法、国际条约等。 非制定法:习惯法和判例法。 五、 经济法的作用 1、保护各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分层作业设计案例&第4单元(课课练5课时)含答案.pdf
- 2023-2024学年北京石景山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答案解析.pdf VIP
-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教学计划.doc
- 条件概率与全概率公式.docx VIP
- 镁合金表面微弧氧化用电解质溶液及黑色涂层的制备方法.pdf VIP
- 招贴海报设计教案.doc VIP
-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2.4《气味告诉我们》课件.pptx
- 江苏-J10687-2006(江苏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完整版.doc
- 前台绩效考核表(绩效考核+前台接待).pdf VIP
- NY-T 1935-2010 食用菌栽培基质质量安全要求.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