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中,中国人民在抗震救灾中表现出来的那种任何困难也压不倒的精神,英勇奋斗的大无畏精神,不抛弃不放弃的韧性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生动展现。广大救援人员以非凡的勇气、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与震魔进行了殊死抗争,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史诗。受灾群众也临危不惧,奋起自救和互救,共克时艰,共度难关。越是危难之时,中华儿女越是不屈不挠,表现出患难与共、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和强大力量。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抗震救灾斗争中,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愈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得到空前发扬。?在抗震救灾斗争中,我国人民展现了以人为本,仁者爱人的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人的生命本体,得到了空前的张扬。我们举全国之力,在中央的部署下,迅速动员和高效组织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中央用最短的时间调集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13.9万多人,公安民警、消防官兵和特警2.8万多人,民兵预备役人员7.56万人,医疗卫生人员9.68万人,国内外地震专业救援队5200多人,奔赴灾区,争分夺秒,展开了史无前例的生死大营救,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伤亡。?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这是一个我们永远无法忘记的时刻。这一刻, 四川省汶川县遭遇80级特大地震,特大地震灾害给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的巨大损失举世罕见。恩格斯指出“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5·12”汶川大地震在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也铸就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 的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一、抗震救灾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诠释
“5·12”汶川特大地震带给我们的伤害举世震惊,但无数顽强拼搏、舍己为人的英模事迹无不闪耀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伟大光辉。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凝炼的时代表达和生动诠释。
(一)抗震救灾精神凸显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也指导着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科学有序开展。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面对“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快速反应,集中指挥,统一部署,果断决策,启动国家一级救灾应急机制,制定科学有效抢救措施,使抗震救灾工作能科学有序进行。在抗震救灾中,我们崇尚理性,尊重科学,分工协作,落实责任,为抗震救灾的有序协调进行提供了保证。卫星遥感、导航设备与生命探测仪等这些先进科技与设备的利用,为抗灾抢险、救治伤员赢得了宝贵时间。抗震救灾中最新医疗方法的运用,灾后恢复重建中建设的规划都充分体现了科学精神和方法的关键作用,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又是以它的价值性为归属的,即“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则” ,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胡锦涛强调,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贯穿于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始终,处处彰显着一种“尊重人民、关心人民、爱护人民,一切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人文关怀精神,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灾情传来,牵动了党中央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心。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要求:要把抢救被困群众放在第一位,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努力救援。当全国各路救灾大军到达灾区后,首要的任务就是救人,在整个抗震救灾过程中,都始终坚持把抢救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在受灾群众的后续安置中处处充满了人文关怀。胡锦涛总书记就灾后恢复重建作出重要指示,要及早谋划恢复生产、灾后重建工作。要尽快研究制定扶助措施,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与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体现了对人民生命的尊重、对人民生活的关怀、对人民价值的敬仰,高高树起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崇高形象。
(二)抗震救灾精神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选择和认定、共同为之奋斗的理想和目标。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灾难面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精神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理想是奋斗目标,是人生前进的动力。理想越坚定,克服困难的意志就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建筑消防的设计防火审核申报表.doc
- 建筑物变形观测方案.doc
- 2012年高考生物第一轮单元知识点复习18.ppt
-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doc
- 2012年高考英语一轮复习名词语法课件.ppt
- 建筑环境和能源应用职业生涯规划书.doc
- 2012年高考语文知识点指导复习3.ppt
- 建筑电气CAD施工图纸识读技巧.doc
- 2012张信梁哲静茹洛阳演唱会.ppt
- 建筑电气参考文献著录汇总.docx
- 基于人工智能教育平台的移动应用开发,探讨跨平台兼容性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生物实验: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机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信息技术行业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研究及政策建议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人工智能视角下区域教育评价改革:利益相关者互动与政策支持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6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与土地资源化利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音乐与美术教师跨学科协作模式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教学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航空航天3D打印技术对航空器装配工艺的创新与效率提升》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教育扶贫精准化策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区域教育中的应用与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政务电子档案管理中的数据完整性保障与优化》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中医护理情志疗法对癌症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升的长期追踪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