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概 述 腹部手术涉及的系统有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免疫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在医院中涉及普外科、肝胆科、泌尿外科、器官移植科、整形科、烧伤科、妇产科、儿科、消化科等科室。随着医疗、护理技术水平的提高及医疗仪器的更新,腹部手术后并发症的研究较多。 常见并发症的种类 疼痛、 肺部、切口、血栓、胃肠、心血管和泌尿系统并发症。此外,低氧血症、腹腔脓肿、术后出血等也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 腔镜术后常见并发症:高碳酸血症、皮下气肿 其他:压疮、急性肺水肿等 疼 痛(第五大生命体征) 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 (1)痛阈 (2)耐痛阈 (3)手术情况 (4)其它 术后镇痛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主动预防给药,按时给药优于必要时给药; (2)注意观察手术局部情况,明确疼痛发生的原因; (3)应选用毒性低、对生理指标影响小、药效确实的镇痛药物,用药期间注意生命体征的观察;(阿片类、甾体类) (4)首先采用非麻醉性镇痛药和镇静剂联合使用,视镇痛效果决定是否采用麻醉性镇痛药; (5)疼痛的评估和管理需要患者的参与。 疼痛评估 面部表情量表 视觉模拟评分 数字疼痛分级 文字描述法 自控镇痛(PCA) “按需镇痛” 安全系数大;一次性泵,其优点是携带方便、轻巧,操作简单。 健康教育到位 肺部并发症(PPC) 肺部并发症是指术后发生的有临床表现的肺部异常,并对疾病的进程有负面影响。包括肺不张、感染(支气管炎或肺炎)、慢性肺部疾病的恶化、支气管痉挛以及需要长期机械通气的呼吸功能衰竭等。在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肺部并发症发病率约为30%。 典型表现 呼吸困难 体温升高 咳嗽、咳痰 肺部常可闻干湿性 啰音和痰鸣音。 肺不张 肺不张系指一个或多个肺段或肺叶的容量或含气量减少。由于肺泡内气体吸收,肺不张通常伴有受累区域的透光度降低,邻近结构(支气管、肺血管、肺间质)向不张区域聚集,有时可见肺泡腔实变,其他肺组织代偿性气肿 。可有胸闷、气急、呼吸困难、干咳等症状。 术后肺不张关键词:痰 肺不张 肺部感染 肺水肿 肺水肿 肺水肿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引起肺内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平衡失调,使大量组织液在很短时间内不能被肺淋巴和肺静脉系统吸收,从肺毛细血管内外渗,积聚在肺泡、肺间质和细小支气管内,从而造成肺通气与换气功能严重障碍。在临床上表现为极度的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发绀,大汗淋漓,阵发性咳嗽伴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双肺布满对称性湿啰音。 发生PPC的高危因素包括: 肺部并发症的判定标准: (1)发热(体温≥38 ℃,持续超过24 h)或血WBC≥11×109/L; (2)有下列症状之一:呼吸急促(呼吸频率≥25次/min,持续超过24 h),咳嗽伴痰量增多,颜色改变,排除心源性因素; (3)有肺部特异性指标之一:新出现的肺部体征(啰音、呼吸音减弱或管状呼吸音),低氧血症(血氧饱和度≤92%持续超过24 h),排除心源性因素; (4)有实验室或X线证据之一:胸片新出现的浸润、实变、肺不张影像或痰培养发现致病菌。 当(1)、(2)、(3)同时出现或(1)、(2)、(3)至少有一个出现合并(4)时即诊断为术后肺部并发症。这一诊断标准包括了具有临床意义的肺不张及其并发症的感染性肺部并发症。 预防及护理 术前吸烟者要劝其戒烟。 高龄病人术前常规行肺功能检查,同时加强健康教育,进行呼吸功能锻炼 术后护理中除了基础护理外,还应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咳嗽咳痰、更换体位与体位引流,但由于会引起手术切口的剧烈疼痛,病人自己难以进行和坚持。 深呼吸可以有效锻炼呼吸肌、扩张肺泡及逆转术后低氧的情况。(吹气球、吹餐巾纸…) 物理疗法及雾化吸入。 正确的拍背排痰 切口并发症 切口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和切口裂开,是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重点预防的并发症之一。 (一)切口感染症状: 1、术后持续发热,T<38.5; 2、切口局部肿胀、发红、有明显的压痛,甚至有脓性分泌物由缝合针眼溢出; 3、白细胞增高等; 4、少数病人可伴有全身症状,有时因感染的位置较深,不易早期发现。 切口感染诱因 局部因素:术后切口引流不畅,血肿形成;局部感染;切口内遗留死腔;组织缺损或肿胀致切口在高张力下缝合后裂开等。 全身因素:如感染、疖肿、龋齿等作为感染灶,在手术创伤后,身体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发生血源性感染。 切口感染发生的时间大多在术后7-10天,个别发生较晚,在3-4周后。 预防及护理 术后应保持切口干净,保证室内空气流通,有吸烟史的病人应在术前戒烟,减少对广谱抗生素等药物的依赖。 术前将原有的感染灶治愈;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局部清洁备皮,避免损伤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三章第一节_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讲稿.ppt
- 第三章第一节温度讲稿.ppt
- 电工实习-万用表的安装使用培训说课.ppt
- 第三章电子式电能表及特种电能表讲稿.ppt
- 电工新技术说课.ppt
- 电工学2第32讲:逻辑代数-组合电路说课.ppt
- 电工学-第2章电路的瞬态说课.ppt
- 电工学简明_06可编程控制器说课.ppt
- 电工学讲义5-电动机说课.ppt
- 复合的基体说课.ppt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1化学发光分析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0分子荧光分析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2色谱分离过程.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5气相色谱仪与固定液.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4色谱定性定量方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6气相色谱检测器.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9液相色谱固定相与流动相.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7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8液相色谱仪器与类型.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3 原子光谱和分析光谱.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