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种植栽培学绪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小麦生产概况 一、面积与产量 (1)世界 消费 1997-1998年5.91亿吨;1998-1999年5.96亿吨;1999-2000年5.9亿吨;2000-2001年6.0亿吨 年份 种植面积(亿亩) 单产(Kg/亩) 总产(亿吨) 1997 34.04 179.061 6.096 1998 33.77 174.500 5.891 1999 32.07 182.090 5.839 2000 32.25 180.4 5.82 (2)中国小麦生产 年份 种植面积(亿亩) 单产(Kg/亩) 总产(亿吨) 1997 4.51 273.4 1.232 1998 4.50 244.4 1.100 1999 4.32 264.6 1.144 2000 3.98 253.9 1.009 其中:河南 7000万亩、山东 6000万亩、河北3000万亩、江苏2300万亩、安徽 3000万亩 (3)江苏 面积:江苏省小麦常年种植面积3200-3500万亩,2000年2569万亩,2001年2310万亩。 单产:1996年305Kg/亩,1997年303Kg/亩,1998年215Kg/亩,1999年317Kg/亩,2000年274 Kg/亩 总产:1000 万吨左右,2000年710万吨 2、小麦生产发展的主要经验 优良品种的选育与应用。矮杆抗病品种、耐肥品种 提高了化肥投入 扩大灌溉面积 农药使用与病虫草害防治 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3、存在的问题 品质问题。产量提高,品质下降 效益问题。比较效益低,有逐年下降甚至效益为负的趋势。主要是生产成本高,价格低 轻型栽培或简化栽培。降低劳动力投入,栽培技术的简单化。 无公害生产。降低环境污染和产品中有毒物质残留。 规模化生产。解决一家一户生产模式。 气候灾害 5、研究热点 小麦品质形成规律。 高产小麦品质调优栽培技术体系与技术规程 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 小麦高氮素利用效率的生理生化机理及栽培调控技术 水分逆境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生理生化机理及栽培调控技术 水氮互作 精确施肥与定量栽培 模拟模型 地面遥感与生长监测 3S(GIS、RS、GPS)与精确农业 二、小麦分区 以年极端最低气温-24为界分为冬、春麦区,在地理上以长城以南、岷山以东为冬麦区,面积占83%左右;其余为春麦区,但也有零星冬麦分布。 1、春麦区 东北春麦区:黑、吉、辽中北部 北方春麦区:辽宁西部,内蒙古与宁夏大部,甘肃东北 部和河北长城以北以及陕西、山西北部 西北春麦区:甘肃西部,青海东部 新疆冬春麦区:新疆全部 青藏春冬麦区:青海西部和西藏 2、冬麦区 北方冬麦区: 京、津、河北中北部、晋中-东南、甘肃陇东、陕西渭北高原和延安、宁夏固原、辽宁锦州沿海、山东胶东半岛北部 气候特点:日照丰富,小麦生育期降水100-150mm,且分布不均,冬季寒冷,多风 小麦生产:一年一熟或两熟,小麦品种为冬性或强冬性,生育期长,分蘖力强,成穗率高 存在问题:冬春干旱少雨,夏初高温缺水,有高温逼熟灾害 黄淮海冬麦区: 山东、河北中南部、河南江苏安徽的淮河以北地区、山西南部、陕西关中平原、甘肃天水和定西地区 气候特点: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小麦生长期降雨120-250mm 小麦生产:冬性、半冬性品种,多于玉米、棉花套作。产量高而稳 存在问题:水不足,灌浆期干热风危害,生育后期病害严重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 上海、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江苏安徽的淮河以南地区、浙江北部、陕西安康地区 气候特点:冬季温和湿润,降水充沛,小麦生长季500-800mm 降水 小麦生产:多与水稻、棉花、杂粮复种,半冬性或春性品种 存在问题:日照不足,多雨易涝,种收不易(烂耕烂种、穗发芽),产量较低。赤霉病、白粉病、锈病、蚜虫、杂草危害重 西南冬麦区: 四川、重庆、云南、贵州、陕西汉中 华南冬麦区: 福建、广东、广西、浙南。现小麦很少 三、专用小麦优势区域布局 1、黄淮海优质专用小麦优势区域产业带 基本情况-- 包括河北、山东两省和河南大部、江苏和安徽北部、陕西关中、山西中南部,光热资源丰富,降雨量较少,土壤肥沃,生产条件较好,非常有利于小麦蛋白质和面筋的形成与积累,是发展我国优质强筋小麦的最适宜地区。现有小麦面积2.2亿亩,总产6300多万吨,平均亩产288公斤,分别占到全国小麦的55%、64%和115%。 发展目标-- 以发展优质强筋小麦为主,经过五年发展,到2007年,使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达到4100万亩,其中河北省800万亩,山东800万亩,河南1000万亩,江苏500万亩,安徽500万亩,陕西300万亩,山西200万亩。 主要品种— 山西中部、华北北部以中优950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