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章学习要求: 掌握:广域网技术 掌握:局域网技术 了解:宽带城域网技术 3.1 广域网技术 广域网的主要特征 广域网技术发展的轨迹 光网络与光以太网技术 3.1.1 广域网的主要特征 广域网是一种公共数据网络 广域网技术研究的重点是宽带核心交换技术 3.1.2 广域网技术发展的轨迹 在广域网的发展过程中,用于构成广域网的网络类型主要有: 公共电话交换网、综合业务数字网、ATM网 X.25网、帧中继网 光以太技术 从传统的电信网向ISDN的发展 公共电话交换网 早期,利用电话交换网(public switching telephone network,PSTN)的模拟信道,使用调制解调器(modem)这种设备,通过拨号建立结点之间的线路连接的网络,完成计算机之间的低速数据通信 X.25网 X.25网是一种典型的公用分组交换网,它是CCITT为广域网制定的一个公用分组交换网; 制定X.25标准的基础是传输速率低、误码率高的通信线路,为了克服通信线路数据传输质量较差的缺点,X.25标准采用了复杂的差错控制、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机制,协议复杂,工作效率不高; X.25网的传输速率一般为64Kbps; X.25标准主要是针对大型机与终端连网 。 帧中继 帧中继主要考虑如何减少数据帧在通信子网中的开销,没有采用流量控制与差错控制机制,通信子网中的差错控制由主机的高层来保证; 数据帧通过帧中继网的处理时间可以比通过X.25网降低一个数量级,而吞吐量要比X.25网络提高一个数量级以上; 目前帧中继网的数据传输速率一般为1.5Mbps; 帧中继网主要用于局域网之间的互连。 异步传输模式ATM网 ATM——异步传输模式 B-ISDN——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ATM的基本数据传输单元是信元; 信元长度固定为53字节; 信元包括5字节的信元头与48字节的用户数据。 异步传输模式ATM网 ATM是一种面向连接的技术; 采用小的、固定长度的信元作为数据传输单元; 能够支持数字、语音、图像、视频等多媒体通信; ATM以统计时分多路复用方式动态分配网络带宽,网络传输延时小,适应实时通信的要求; ATM没有链路级纠错与流量控制,协议简单,数据交换效率高; ATM采用两级虚电路机制,增加了虚电路分配的灵活性; ATM的数据传输速率可以在155Mbps~2.4Gbps。 物理链路、虚通路与虚通道的关系 物理链路(Physical Link) 虚通路(VP,Virtual Path) 虚通道(VC,Virtual Channel) 支持远程教学的ATM网 综合业务数据网 CCITT提出将语音、数据、图像等业务综合在ISDN一个网络之中; B-ISDN的目标是将语音、数据、静态与动态图像传输综合在一个通信网中,覆盖从低传输速率、非实时传输要求,到高传输速率、实时突发性等各类传输要求; B-ISDN采用异步传输模式ATM技术 。 3.1.3 光网络与光以太网技术 第一代传输网络以铜缆与无线射频为主,在发展过程中无法逾越带宽的瓶颈问题; 第二代传输网络在主干线路使用光纤,发挥光纤的高带宽、低误码率、抗干扰等优点,交换结点的电信号与光信号转换仍是带宽瓶颈; 第三代全光网以光结点取代现有网络的电结点,使用光纤将光结点互联成网,克服现有网络在传输和交换时的瓶颈。 ASON的概念 自动交换光网络(automatic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ASON) 引入智能控制的很多方法,解决光网络的自动路由发现、分布式呼叫连接管理,以实现光网络的动态配置连接管理。 3.2 局域网技术 局域网技术发展的轨迹 Ethernet的基本工作原理 高速Ethernet技术 交换式局域网与虚拟局域网技术 无线局域网技术研究与发展 蓝牙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3.2 局域网的技术特点 局域网覆盖有限的地理范围,它适用于公司、机关、校园等有限范围内的计算机连网的需求; 局域网提供高数据传输速率(10~100Mbps)、低误码率的数据传输环境,数据传输速率高达1Gbps的高速局域网正在发展中; 决定局域网特性的主要技术要素为网络拓扑、传输介质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角度来看,局域网可分为共享介质式局域网与交换式局域网两类。 3.3 局域网技术发展的轨迹 IEEE 802委员会为局域网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它们统称为IEEE 802标准; IEEE 802标准之间的关系 IEEE 802模型与协议 传输介质类型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局域网的传输介质类型: 同轴电缆 双绞线 光纤 无线通信信道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 令牌总线(Token Bus) 令牌环( Tok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3章-第1节+钠及其化合物碱金属(共73张)解说.ppt
- 第3章第4节用途广泛的金属解说.ppt
- 第3章电厂化学之电力用油解说.ppt
- IABP操作(机器及植入)解说.ppt
- 第3章电饭锅解说.ppt
- IAR基本使用解说.ppt
- 第3章电力系统主设备元件(3-1)解说.ppt
- 第3章电驱动系统解说.ppt
- 第3章电子商务技术基础解说.ppt
- 第3章动画素材的设计与制作解说.ppt
- 新能源火灾防控技术研究进展.pdf
- 醋酸纤维衍生的石墨碳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pdf
- Al_(2)O_(3)_LiAlO_(2)协同提升LiNi_(0.92)Co_(0.04)Mn_(0.04)O_(2)正极材料循环稳定性的研究.pdf
- 大电流脉冲发生器设计及应用.pdf
- 基于匹配控制的构网型直驱风电场次同步振荡机理与特性研究.pdf
-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早期特征及预警方法综述.pdf
- 面向主动配电网实时优化调度的图强化学习方法.pdf
- 基于惯性同步的构网型光伏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特性分析.pdf
- 高可靠性电池管理系统设计及IAP在线升级.pdf
- 基于反推控制的永磁同步电机稳定性单矢量控制策略.pdf
最近下载
- 内部控制岗位职责详解.pdf VIP
- (外研版2024新教材)英语三年级上册 Unit 1 作业练习设计.docx
- 黄芪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doc
- YBT4001.1-2019 钢格栅板及配套件 第1部分:钢格栅板.pdf VIP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课标].pdf
- 移动集团HCIP-云售前解决方案高级工程师培训认证题库.docx
- 印刷行业样品承认书.pdf VIP
- 标准图集-北京市房屋建筑抗震节能综合改造图集 柱、圈梁、钢拉杆加固分册.pdf VIP
- 采购项目质量保证措施.docx VIP
- 2021健康照护师复习题库【附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