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xx道路建设项目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
1.1.2 建设单位
1.1.3 建设地点
1.2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3 研究依据与范围
1.3.1 研究依据
(1)《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
(2)《某市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2010-2030)
(3)《某市江北城区道路路网专项规划》(2010-2030)
(4)《某市江北城区排水专项规划》(2010-2030)
(5)《某市江北城区给水专项规划》(2005-2020)
(6)《某市江北城区电力电信燃气专项规划》(2005-2020)
(7)《某市电力、电讯规划》及其它各专业规划
(8)《某县某市镇总体规划》(2011—2030年)
(9)某市规划局于2013年1月25日下达的《某大道西延线(某路-某市)规划设计要求》
(10)《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
(1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12)《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 50647-2011)
(13)《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
(14)《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
(1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
(16)《城市道路照明设计规范》(CJJ 45-2006)
(17)《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 60-2004)
(18)《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 11-2011)
(19)《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TJ 77-98)
(20)《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 62-2004)
(21)《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
(18)1:1000地形图
(19)项目主办单位提供的其它相关资料
1.3.2 研究范围
本报告依据国家有关部门法律、政策、规程、规范,主要从技术、经济、环境等方面研究该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为本项目的建设决策提供依据。
1.3.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交通量分析与预测
(3)技术标准及建设规模
(4)建设条件及工程技术方案
(5)环境保护与节能分析
(6)征地拆迁与安置方案
(7)工程实施安排与招投标方案
(8)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9)经济评价与社会效益分析
1.4 编制原则
实事求是地调查项目各方面真实情况和数据,进行科学地分析论证,对项目的经济、技术、社会和环境可行性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得出切合实际的结论。
1.5 主要研究结论
1.5.1 重要意义
某市某大道西延线工程完成后,对加强某市与某县之间的交通、经济联系,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完善某市西城区及某市交通路网起着重要的作用。
1.5.2 交通量预测
对某大道西延线交通流量进行分析和预测,预测结果见表1.1。
表1.1 交通量预测结果表 单位:pcu/d
路 段 2017年 2022年 2027年 2032年 2037年 市区段:某路-渐河桥东 8,182 12,682 17,182 21,682 26,591 连接线段:渐河桥-某连接线终点 7,643 11,759 15,874 19,990 24,693 某市段:某连接线终点-某市镇常慈公路 5,646 7,886 11,293 14,519 17,746 1.5.3 工程建设条件
本报告通过认真调查分析研究,认为该地区域地理位置等自然条件良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经济实力雄厚,道路建设材料来源丰富,运输条件极其便利,具备良好的工程建设条件。
1.5.4 工程建设标准
根据调查的相关资料和某市规划局下发的规划设计要点,本工程建设标准如表1.2所示。
表1.2 工程建设标准表
技术指标名称 单位 标准指标 市区段 连接线段 某市段 道路等级 城市主干路 快速路 城市主干路 设计速度 Km/h 50 60 50 道路红线宽度 m 70 40 40 设计年限 年 20 路面标准轴载 KN 路面标准为BZZ-100 路幅 m 8.0m绿化控制带+5.0m人行道+4.0m非机动车道+11.5m机动车道(3个)+0.5m路缘带+12.0m中央绿化带+0.5m路缘带+11.5m机动车道(3个)+4.0m非机动车道+5.0m人行道+8.0m绿化控制带 = 70m 2.0m人行道+3.0m绿化设施带+3.0m非机动车道+11.75m机动车道(3个)+0.5m隔离栏杆+11.75m机动车道(3个)+3.0m非机动车道+3.0m绿化设施带+2.0m人行道= 40m
3.0m人行道 + 3.25m绿化设施带+3.0m非机动车道 + 10.5m机动车道(3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