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并行处理机解说.pptVIP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高性能计算机发展历程 自1964年以后,高性能计算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萌芽阶段、向量机鼎盛阶段和大规模并行处理机(MPP)蓬勃发展阶段。 1. 萌芽阶段(1964-1975) 1964年诞生的CDC6600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台巨型计算机,其运算速度为1Mflops。70年代初研制成功STAR-100向量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向量机。随后于1974年,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SIMD阵列计算机--ILLIAC-IV并行机。 2.向量机鼎盛阶段(1976-1990) ???? 1976年,CRAY公司推出CRAY-1向量机,开始了向量机的蓬勃发展,其峰值速度为0.1Gflops. ????1985年,CRAY-2,1G flops ????1990年,SX-3,22G flops ????1991年,Cray-YMP-C90,16Gflops 向量机处理对提高计算机运算速度十分有利,有利于流水线的充分利用,有利于多功能部件的充分利用,但由于时钟周期已接近物理极限,向量计算机的进一步发展已经不太可能。 3. MPP(massively parallel processing 蓬勃发展阶段(1990年至今) ???? 就在传统向量机逐渐萎缩的同时,迎来了大规模并行处理MPP机蓬勃发展的时代。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大公司也纷纷介入。这一时期的代表机型有: ???1989年,BBN公司的TC2000 ???1992年,Intel公司的Paragon,TMC公司的CM-5 ???1993年,Cray公司的T3D ???1994年,IBM公司的SP2 ???1996年,Cray公司的T3E,Hitachi公司的SR2201,SGI公司的Origin2000,Intel公司的 ASCE RED。其中,1996年12月宣布的ASCI RED,运算速度超过了万亿次/秒。 银河-I巨型计算机 1983年12月 银河-II巨型计算机 1992年11月 银河-II主机为我国高性能向量中央处理机 共享主存紧耦合系统,基本字长64位,峰值速度为每秒10亿次以上运算操作,拥有两个独立的输入输出子系统。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国际先进水平。 银河-III巨型计算机 ?1997年6月 银河III采用分布共享存储结构,峰值性能达到每秒130亿浮点运算。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银河III在MPP资源管理与处理机调度、并行I/O软件、高性能优化编译、网络软硬件设计等技术方面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系统综合技术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 我国超级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 曙光一号并行计算机是 1993 年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台用微处理器芯片(88100 微处理器)构成的全对称紧耦合共享存储多处理机系统(SMP),最大支持 16 个 CPU(4 CPU 共享存储为一结点主板,4 个主板通过 VME总线连接),系统外设采用 SCSI 设备,系统峰值定点速度每秒 6.4亿,主存容量最大 768 MB。在对称式体系结构、操作系统核心代码并行化和支持细粒度并行的多线程技术等方面实现了一系列的技术突破。硬件的技术突破包括多处理机共享内部总线协议设计、多机中断控制器芯片设计等;软件包括 SNIX (Symmetric uNIX) 操作系统采用的细粒度加锁以及动态分配 I/O 中断向量以实现多机系统对称式处理的方法;在 UNIX 核心中增加共享资源进程以及成群调度 ( Gang Scheduling) 策略, 在用户空间以库函数的方式实现线程 ( Threads) 概念, 支持中微粒度的并行计算等。 “神威”巨型计算机 1999年8月 “神威”计算机有384个CPU,内存总容量为48GB,峰值运行速度达到了每秒3840亿次。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0年 师昌绪 (著名材料科学家 ) 王振义 (血液学专家 ) 2009年 谷超豪 (著名数学家) 孙家栋(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 2008年 王忠诚 (神经外科专家) 徐光宪(化学家) 2007年 闵恩泽(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 吴征镒(著名植物学家) 2006年 李振声(遗传学家,小麦远缘杂交的奠基人) 2005年 叶笃正(世界著名气象学家), 吴孟超(世界著名肝脏外科学家) 2004年 空缺 2003年 刘东生(著名地球环境科学家) 王永志(著名航天技术专家) 2002年 金怡濂(高性能计算机领域的著名专家) 2001年 王选(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创始人) 黄昆(著名物理学家) 2000年 吴文俊(世界著名数学家)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2009年6月15日,国内首台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魔方”,在上海正式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