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王阳明的坎坷人生与思想智慧
演讲人:郭齐勇 演讲地点:中国科技大学 演讲时间:2016年4月
作者:本报记者 李陈续 陈鹏《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19日 11版)
郭齐勇:儒学专家,哲学博士,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及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学院院长,珞珈杰出学者,国家级教学名师,国际中国哲学会副执行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贵阳孔学堂学术委员会主席。
资料图片
王阳明其人
王守仁(1472-1529年),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常讲学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他为阳明先生。在浙江余姚的王阳明故居寿山堂正门,悬挂着一块“真三不朽”的匾额。所谓“三不朽”,出自《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真三不朽,当然就是后人称赞王阳明在三个方面都做到了极致。
立志学为圣贤 阳明十岁那年,他的父亲王华举中进士第一甲第一人,也就是中了状元。阳明也就跟着父亲来到京师,从师问学。读书是学圣贤的前提。那时读书主要是读儒家的经典,四书五经与北宋以来理学家的著作。理学是北宋发展起来的一种儒学形态,主要学者包括周敦颐、二程、张载、朱熹等。尤其是二程和朱熹,是理学的大宗,他们的学问被称为程朱理学,是官方的正统学问,读书人必须修习。
青年时期的阳明,一方面认同程朱所提倡的人生境界和修养目标,另一方面对于程朱的修养功夫则无法契入。成圣成贤的为学目的和如何成圣成贤的功夫修养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这个矛盾及其解决,开启了阳明后来的整个思想学术生涯。
希做圣贤而无望,阳明难免转向其他途径。按照同时代大儒湛若水《阳明先生墓志铭》所说,这一时期的阳明经历了“五溺”,即:初溺于任侠之习,再溺于骑射之习,三溺于辞章之习,四溺于神仙之习,五溺于佛氏之习。任侠之习,是指扶危济困,打抱不平,大约有点江湖习气。骑射之习,是指骑马射箭,排兵布阵。阳明最为佩服诸葛孔明与伏波将军马援,学前者活用兵法,学后者立志“马革裹尸还”。辞章之习,是写八股,应科举。神仙之习,是学习道教长生之学。佛氏之习,指阳明还曾爱好佛学,有不少诗词流露出他的这一向往。在正统儒家看来,这五种学问都不是关于身心性命的根本学问。但需要指出的是,从成贤无望后转向佛老可以看出,阳明对人生根本价值、如何安顿身心性命等重要问题的思考显然是积极而且迫切的。“五溺”阶段实际上酝酿着后来巨大的哲学突破。这一突破,就发生在贵州龙场。
贵州龙场悟道 正德元年(1506年),时任兵部武选清吏司主事的王阳明,上疏批评武宗堵塞言路,被捕入狱,随即被贬贵州龙场驿任驿丞。阳明的父亲也遭到了牵连,被迫辞去官职。
在流放途中,阳明曾被刘瑾派出的刺客追杀,家人也可能遭到未知的迫害,这些都不断刺激阳明去思考生死大问题。他不断地自问:“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即圣贤该如何面对这样的艰难困苦,安顿自己的身心性命呢?他收摄精神,日夜作息,群居独处,都力求澄清杂念,不肯妄言妄行,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追求内心的宁静与专一。这样的自我锻炼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使他参透了“格物致知”之旨。阳明终于打通了长期横阻在为学目的和修养功夫之间的关隘,悟通了“物之理”与“人之心”之间的关系!这一悟,史称“龙场悟道”,又叫做“龙场顿悟”。阳明在龙场通过“澄默静一”的修习而超脱了生死之念,同时还悟出了“格物致知”之旨。次年,阳明又推进了自己的思想,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说法。
阳明认为,圣贤经传当中有时偏重说知,有时侧重说行,实际上是针对不同的人来说的。在根本意义上,知行就是一回事。但是,程朱理学尤其是朱子之学,在修养功夫上是主张先致知、后涵养的,也就是主张知先行后的。阳明认为,程朱实际上将知和行割裂了开来,造成后来学者离行而求知,所得不是真知,所行不是真行。因此,他的知行合一之说,也是针对程朱理学功夫论的偏失,以及明代士风堕落的现实情况而产生的。
在龙场期间,阳明建造了龙冈书院、寅宾堂、何陋轩、君子亭、玩易窝,聚徒讲学,培植后进,弦歌不辍。阳明在贵州不只是悟道、讲学,他与这里各民族、各阶层的人物相处,播撒中国文化的种子,以仁德感化四方。阳明认为,天下没有不被感化之人,应邀写了《象祠记》。他尊重少数民族,尊重其上层人士,又坚持原则。对待少数民族,《礼记·王制》说:“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异其宜。”儒家的这个主张很有道理。
龙场悟道在阳明学发展史上乃至整个儒学思想史上,都有着无可估量的意义!
政德与事功 阳明肯定孔子的“为政以德”,他认为做事在得人,事业必靠有德之人去积极推行。他下力气在基层兴教化,美风俗。他批评当时的风俗,“争功利而薄忠信,贵进取而贱廉洁”,认为长此下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规范汉字书写 标点符号用法举例 标点符号用法举例.pptx VIP
-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Z-30“工程测量”赛项理论考试题库.doc VIP
- 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精练).docx VIP
- 2018年四川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程测量赛项中职组理论考试题库.docx VIP
- 2020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工程测量赛项理论试题.doc VIP
- 第十六届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工程测量赛(教师组)理论试题.docx VIP
-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党课讲座PPT模板.pptx VIP
- 第十六届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工程测量赛项(学生组)理论试题.docx VIP
- 全频带阻塞干扰刘慈欣小说读书分享PPT.pptx VIP
- 作子女生命的教练.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