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15人工地基资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冲填土冲填土分布在长江、黄浦江、珠江两岸等地区 (3)杂填土 杂填土时建筑垃圾、工业肥料、生活垃圾,分布极不均匀 (4)高压缩性土 饱和松散粉细砂包括部分粉土,在振动荷载下将产生液化。 2.特殊土地基 (1)湿陷性黄土 (2)膨胀土 (3)红粘土 (4)季节性冻土 (1)堆载预压法 又称排水固结法。在场地上先加载预压,使土体中的孔隙水排出,逐渐固结,地基发生沉降,同时图的强度得到提高。 通常由排水系统与加压系统组成。 排水系统 主要在于改变地基原有的排水条件,增加排水途径,缩短排水距离。 排水系统由水平排水 垫层与竖直排水体组成。竖直排水体常用砂井。 加载系统 堆载预压法——在地表上预先堆筑大于设计荷载的材料,使地基排水、固结、强度提高 真空预压法——将需要加固的地基表面完全密封起来,在密封膜下抽真空,促进排水固结。适用于无法堆载的倾斜地面和施工场地狭窄的地基处理 (4)土工合成材料法 土工织物地基又称土工聚合物地基、土工合成材料地基,系在软弱地基中或边坡上埋设土工织物作为加筋,使形成弹性复合土体,起到排水、反滤、隔离、加固和补强等方面的作用,以提高土体承载力,减少沉降和增加地基的稳定。图为土工织物加固地基、边坡的几种应用。 (5)加筋法 将土工合成材料制成筋材,埋在土体之中,增强土体的强度和韧性。 (6) 强夯法 利用起吊设备将100——400kN的重锤吊离地面6——40米高度后,自由下落,对地基土示意强大冲击能量 的夯击,通过反复多次夯击,使土体夯实、提高承载力、降低压缩性。 强夯法使土的空隙中的气体与水分排出,使土的颗粒重新排列而密实。 (7)真空预压加固法 排水固结法的一种。将需要加固的地基表面完全密封起来,在密封膜下抽真空,促进排水固结。适用于无法堆载的倾斜地面和施工场地狭窄的地基处理 二、任务实施(另布置) 任务15-2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  一、理论知识  1.垫层法 垫层法是先将基础下的湿陷性黄土一部分或全部挖除,然后用素土或灰土分层夯实做成垫层,以便消除地基的部分或全部湿陷量,并可减小地基的压缩变形,提高地基承载力,可将其分为局部垫层和整片垫层。当仅要求消除基底下1~3m湿陷性黄土的湿陷量时,宜采用局部或整片土垫层进行处理;当同时要求提高垫层土的承载力或增强水稳性时,宜采用局部或整片灰土垫层进行处理。 2.重锤夯实法和强夯法   (1)重锤夯实法 重锤表层夯实适用于处理饱和度不大于60%的湿陷性黄土地基。一般采用2.5~3.0t的重锤,落距4.0~4.5m,可消除基底以下1.2~1.8m黄土层的湿陷性。在夯实层的范围内,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获得显著改善,平均干密度明显增大,压缩性降低,湿陷性消除,透水性减弱,承载力提高。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其湿陷起始压力较大,当用重锤处理部分湿陷性黄土层后,可减少甚至消除黄土地基的湿陷变形。因此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采用重锤夯实的优越性较明显。 (2)强夯法  强夯法加固地基机理一般认为,是将一定重量的重锤以一定落距给予地基以冲击和振动,从而达到增大压实度,改善土的振动液化条件,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等目的。强夯加固过程是瞬时对地基土体施加一个巨大的冲击能量,使土体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变化,如土体结构的破坏或排水固结、压密以及触变恢复等过程。其作用结果是使一定范围内的地基强度提高、孔隙挤密。 3.挤密桩法 挤密桩法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时,先按设计方案在基础平面位置布置桩孔并成孔,然后将备好的素土(粉质粘土或粉土)或灰土在最优含水量下分层填入桩孔内,并分层夯(捣)实至设计标高止。通过成孔或桩体夯实过程中的横向挤压作用,使桩间土得以挤密,从而形成复合地基。值得注意的是,不得用粗颗粒的砂、石或其它透水性材料填入桩孔内。 4.桩基础 是将上部荷载传递给桩侧和桩底端以下的土(或岩)层,采用挖、钻孔等非挤土方法而成的桩,在成孔过程中将土排出孔外,桩孔周围土的性质并无改善。当桩周土产生自重湿陷时,桩侧的正摩阻力迅速转化为负摩阻力。因此,在湿陷性黄土场地上,不允许采用摩擦型桩,设计桩基础除桩身强度必须满足要求外,还应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采用穿透湿陷性黄土层的端承型桩(包括端承桩和摩擦端承桩),其桩底端以下的受力层。 5.化学加固法 化学加固法包括硅化加固法和碱液加固法,其加固机理如下:   硅化加固湿陷性黄土的物理化学过程,一方面基于浓度不大的、粘滞度很小的硅酸钠溶液顺利地渗入黄土孔隙中,另一方面溶液与土的相互凝结,土起着凝结剂的作用。   碱液加固: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在我国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加固原则为:氢氧化钠溶液注入黄土后,首先与土中可溶性和交换性碱土金属阳离子发生置换反映,反映结果使土颗粒表面生成碱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