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人扶贫主意多.doc
古人扶贫主意多
扶贫攻坚是眼下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地方各部门都在想办法、找路子。试想如果每一个人都来为扶贫出主意想办法,甚至出把力,或许完成扶贫任务会更快更好一些。
其实在古代,许多名人、政要也用他们手中的名气和权力,做了许多扶贫济困的工作。他们的做法非常巧妙独到,今天读来仍很受启发。
执法扶贫巧判案
在古代,官员们的权力很大,用歪了误民害民,用好了造福百姓。历史上不乏一些开明的官员,主动维护群众利益,在执法中扶贫济困。
明代的梅国祯就是一位颇具谋略的官员,他在河北固安当县令时,办案中灵活机智帮助百姓削去了债务。据冯梦龙《智囊全集》载:当时固安县多出宦官,这些宦官在县里放高利贷,盘剥百姓,固安的地方官从来也不敢过问。一天有位宦官送给梅国祯一副猪蹄,目的是想要梅国祯为他讨债。梅国祯知道这两年乡下收成不好,百姓很苦,就盘算了一个办法,来帮助百姓开脱。
于是,梅国祯命人烹调猪蹄,设宴款待宦官,并把欠钱的乡民叫来官府,斥责他们欠钱不还。乡民们纷纷哭诉自己的贫穷,梅国祯故意大声怒骂道:“宦官大人好心借钱给你们,你们竟敢哭穷赖债,今天你们一定要还清所有债务,否则我就打死你们!”乡民们都哭丧着脸离去。
一旁观看的宦官不免有些心软,梅国祯也察觉到宦官态度软化了,就再度把欠钱的乡民叫来,梅国祯皱着眉对他们说:“我也知道你们很穷,但是我实在出于无奈,现在为了偿清债务,只有卖掉你们的妻儿来还钱,但我也不忍心让你们骨肉骤然分离,所以特别再宽限一天,今夜就与妻子诀别吧,此生恐怕不能再相聚了。”乡民们听了,都忍不住痛哭失声。
梅国桢的加温果然有效,良心未泯的宦官看到百姓的穷苦状况,也不禁掉了泪,当场打消讨要高利贷的念头。此后,其他的宦官讨债也都从宽处理。
清代,有一位名叫施世纶的清官,被老百姓称为“施青天”,他常常在办案时帮助穷苦百姓解决燃眉之急。据清《施案奇闻》载:施世纶在扬州知府任上时,为了维护百姓利益,巧判了一桩盗茄案,为贫困百姓挽回了经济损失,使孤儿寡母领受到帮扶的温暖。
有一个城外双杨村的老妇人报案说,他们孤儿寡母种了几亩茄子,每日辛勤浇灌,百般呵护,结的茄子都很大,实指望卖点钱偿还债务,不料接连几夜被贼偷。看着可怜兮兮的老妇人,施世纶心中无限同情,对盗贼更是痛恨。可是茄子实乃消费品,盗贼偷去卖了,就无凭无据,如何破得此案。施世纶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第二天,施世纶让人把市场上卖茄子的全都带到衙门,把他们的名字一一贴到自己的担子上。施世纶挨个察看他们的茄子后,大声吩咐道:“将偷茄人白进忠、白进义带上听审。”那二人连连喊冤,施世纶喝道:“你们何冤之有,看看你们的茄子,要是你们自家种的茄子,还没长大的你们舍得摘下来卖吗?你再看看你们的茄子个个都有针眼你们知道吗?”
二人一看傻了眼。原来,施世纶让老妇人回去后,在自家的茄子扎上针眼。二人果然中计,又连夜再次偷盗。施世纶说:“你们坑害良善,实在可恶。今日,罪行确凿,实在难逃,看是依律条认罪,还是遵照盗人田苗律例赔偿。”二人赶紧叩头恳求道:“情愿赔偿。”施世纶判道:“本府法外宽恩,将二人拉下,每人重责20大板,再叫他们赔偿。”根据老妇人的如实申报,责令二人赔偿老妇人共计7000文钱。
文化扶贫有功德
古代名人的扶贫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文化扶贫,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邓钟岳是清代山东聊城人,康熙六十年(1721)辛丑科?钤?。他就曾以考察秀才的方式扶持了一个贫困的忠良之后,令人钦佩不已。
据清陈康祺《郎潜纪闻》载:雍正四年(1726),邓钟岳出任江苏学政,一次在南京院试考秀才的过程中,发现有位姓史的童生(未考上秀才的,无论年龄多大,都称童生),40多岁了,在履历表上“祖父”栏填着“史可法”三字,感到有些奇怪。因为,传说中一般认为民族英雄史可法全家殉难,已经无后,怎么又冒出个孙子来?看这个史童生穷困潦倒的样子,应该是试图通过考中秀才改变一家人的生活。
邓学政便找史童生询问情况。史童生说,他的确就是史可法的亲孙子,当年史可法督师扬州抗清,将家小安顿在金陵。史可法兵败殉国后,家属或自杀或被杀,只有一个怀孕的妾幸免,并于乱后生了个儿子,延续了史家的烟火,这才有了他。邓钟岳又向当地老秀才做了广泛的调查,大家都无异言,他便有心要照顾这位贫困的忠良之后。
然而,史童生的卷子错误百出,差距甚远。经过再三思考,邓钟岳还是破格录取了他,并向考生们解释道:“这个人不能单看文章。”他又将史秀才的家事刻在试院的墙石上,作以说明,好使继任者在考核秀才学业时不单凭文章难为这个史秀才。史秀才因而终生得以保住秀才资格。因为秀才可以领取一定的生活费,其家境也因此得到了改善。
在清代,还有一个新科状元题词巧助发小致富的故事,更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