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车”千奇百怪.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官车”千奇百怪.doc

古代“官车”千奇百怪   官车自古就有严格制度规定   古代官员的代步工具,最早为牛拉的车,后为马拉的车,再后来,才改为人抬的轿。正史中,一般都有《舆服志》章节。舆,即车、辇、轿、座驾。什么级别的官,享受什么等级的座驾,都有详细规定。   从先秦起,诸侯公卿都以乘坐马车为体现身份的一种标志。孔子曾是鲁国的司法长官,有专门用车,他最得意的学生颜回死了,颜回的父亲想卖掉孔老师的车给儿子买棺椁。哪里想到,孔老师却不答应,理由是:我处于士大夫的行列,怎能不遵守用车制度?   汉高祖刘邦得天下后,由于多年的战争破坏,人口数量大减,社会受到了极大的破坏。政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与民休息、增加生产。所以汉初几个皇帝都是采取了老子的无为而治,就是不乱搞改革,同时朝廷也厉行节约。公车问题,首先刘邦自己带头。史书上说,当时皇帝连找四匹相同毛色的马做公务用车也没有。其实在部队里找几匹马也不是找不到,刘邦自己带头,手下的官员们自然也不敢浪费了。   到汉景帝时,生产已经大发展了。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5年)颁布中国有记载的历史最早也最成型的官车使用规定:一、不同官员驾车马匹数量有差,马匹越多官爵越高。二、公车的装饰体现等级差别,一是,即车厢两旁用以遮蔽尘土的屏障,官品六百石以上至千石的可以将左车漆成红色,两千石以上的可以将两车都漆成红色。二是车辆上避雨遮阳的车盖。平民乘车只许用青布盖,官吏两百石以下用白布盖,三百石以上用皂布盖,千石以上方可用皂缯覆盖。于是车盖,连同冠服合称“冠盖”,也成了仕宦的代称。   当时官员的车辆是由谁配备的呢?从史料记载来看,两汉的办法是二千石或以上的中高级官员,都在授印后即由国家配给专车。基层各衙署也都备有官车,但数量有限的官车只能保证机关主官和佐贰乘用,其他属员若要摆乘车派头就只能自?淞恕?   官车也有过个性张扬的时代   南北朝的制度基本上沿袭两汉,《通典》卷六十五记,“后魏庶姓王侯及尚书令、仆射以下,列卿以上,并给轺车驾一马”;南朝梁“二千石四品以上及列侯皆给轺车,驾牛”,都是高级官员统一配备专车的明文规定。不过南北朝时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很多君主和百姓非常推崇“魏晋风度”,用现在的话说,也就是追求个性化。比如,南朝宋文帝喜欢乘坐用羊拉的官车,羊力气小,体格羸弱,无法与骏马和壮牛相比,但这在当时被认为是有品位。南朝宋的右光禄大夫颜延之,经常选一些老牛和病牛拉着一些笨拙而奇形怪状的车游荡于街市间,以显示自己的卓尔不群……   隋朝配车的范围扩大到“自王公以下至五品以上并给乘之”。隋唐的百官乘行制度除陵庙巡幸、王公册命等重大典礼应“盛服冠履,乘彼格车”外,其余场合一概骑马。即使尊为宰相,乘行工具与民众也无二致,区别在于另有品服、佩饰和仪卫等标志身份及等级。   趣闻轶事反映宋朝官车使用状况   《梦溪笔谈》记宋真宗时的宰相王旦作风粗疏,曾有一位替他控勒马缰的役卒,因役期已满向他辞别,他搞不清楚此人是谁。等役卒转身离去,他恍然而悟,忙叫其回来,送给他不少钱物。原来此人每天为宰相勒缰控马,王旦只看到其背部,没看清过其面孔,这会儿因其转身离去,又看见自己熟悉的背影,才弄明白到底是谁。由这个故事分析,王旦骑的马是公家提供的。   《春渚纪闻》里记有一则北宋史学家刘贡父的轶事,说他刚进馆阁任校勘时,因“俸入俭薄,不给桂薪之用”,买一匹骡子代步。这样看,唐宋的情况与两汉差不多,机关里的公马只能确保主官、佐贰骑乘,校勘官是属员,就未必摊得上每人一匹了。反之,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高级吏员,倒是有官马供其执行公务时骑乘的。《宋会要辑稿》称:“三省胥吏,岁累优秩,日给肉食,月享厚禄,寒暑有服,出入乘官马,使令得营卒。”两宋的高级吏员,政治和经济待遇上本身就可视同一定品级的官员,何况又供职最高级的中央衙署。照此分析,除高级官员有专门配备外,一般官员乃至书吏能否有乘行工具使用及其优劣多少的差别,还因供职部门的不同而异。像刘贡父上班的馆阁属于清寒的文教单位,“机关效益”不会好,假使在收入丰厚的三司或保证供给的三省上班,就不至于自己买匹骡子代步了。   选自《北京青年报》 3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